李在明踏入絕食第19天,因健康狀況惡化而被緊急送院治療。 網上圖片

據韓聯社周一(9月18日)報道,正在進行絕食示威的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當天踏入絕食第19天,因健康狀況惡化而被緊急送院治療。韓國檢方同日提請法院,就李在明受賄及瀆職等案件批准作出拘捕,引起在野黨不滿,事件導致韓國朝野之間的對立加劇。

報道稱,李在明周一上午約7時10分,被共同民主黨方面召喚的救護車送往首爾汝矣島聖母醫院。據稱李在明血糖突降,一度陷入昏迷。該黨發言人朴省俊表示,周一早上發現李在明健康狀況極差,精神恍惚不清,不得不打急救電話。朴省俊指李在明的器官因絕食受損嚴重,在注射生理鹽水後已恢復意識,但沒有表示要停止絕食,可能會在醫院繼續絕食。

李在明任市長期間涉受賄瀆職

自8月31日起,李在明在國會大樓前搭設帳篷開始靜坐,抗議日本核污水排海及韓政府對此處理不當,並要求政府進行施政革新及全面改組內閣。他於9月13日轉移至黨魁辦公室後,身體狀態每況愈下,共同民主黨其後召開議員大會設法叫停絕食。

在李在明被送院數小時後,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就提請法院批准拘捕李在明,罪名包括涉嫌受賄、瀆職、教唆他人作偽證等。韓國法務部長官韓東勛回應稱,「不能因為疑犯絕食,就暫停司法調查。」

韓國檢方稱,李在明任城南市長期間,涉嫌在柏峴洞地產開發過程中為私人發展商提供利益,並懷疑他在京畿道知事任內,讓民營企業家代付訪朝旅費。鑒於李在明是現任國會議員,任內享有未經國會同意不受拘留的特權,只有獲得國會通過,法院才能進行決定是否批准拘捕。

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周一向政府提交對李在明的拘捕同意要求書,這一要求書在經過大檢察廳和法務部批准後,將在獲得總統尹錫悅的同意後提交國會。媒體預計,對李在明的拘捕同意案最早於周三向國會全體會議報告,周四進行表決。韓檢方曾於2023年2月申請拘捕李在明,但因國會否決而自動駁回。李在明則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稱這些指控是「虛構」和「政治陰謀」。

在野黨提交國務總理彈劾動議

檢方擬拘捕李在明的事件,令本已緊張的韓國朝野對立關係加劇。共同民主黨迅速反擊,於周一上午向國會提交國務總理韓德洙彈劾動議案,其後多名在野黨議員前往總統府前,抗議檢方對李在明進行「不正當的調查」,並呼籲內閣集體辭職。

韓進口日魚貝類規模連跌5月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8月份自日本進口魚貝類規模連續第5個月減少,按年大跌34.8%。

報道稱,韓國關稅廳(海關)周一(9月18日)發布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自日本進口魚貝類規模按年下降24.9%,為1,622噸。進口額按年下滑34.8%,為781萬美元(約6,107萬港元)。由此,自日進口魚貝類規模和金額從今年4月起連續5個月下降。今年1月至8月進口量按年下降11.3%,為1.75萬噸,進口額按年減少2.5%,為1.01億美元(約7.9億港元)。

報道提到,相比之下,日本啤酒進口持續呈現增加勢頭。日本啤酒進口量按年急增323.7%,為8,644噸。進口規模和金額均為日方對韓採取限貿措施前的2019年6月以來最高值。日方採取限貿措施後,韓國曾掀起抵制日貨熱潮,2019年9月的啤酒進口量曾下滑至4噸。

韓聯社9月1日曾報道,韓國環保團體當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逾七成韓國人反對日本排放核污水。對於抗議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措施,有65.2%回答有意抵制日貨,64.6%回答有意抵制日本旅遊。

岸田內閣支持率跌至25% 連續3月處「危險區域」

日本《每日新聞》周日(9月17日)公布的9月份民調結果顯示,首相岸田文雄領導的內閣民意支持率下跌至25%,連續3個月處於30%以下的「危險區域」。

《每日新聞》16日至17日針對岸田內閣支持率進行民調,17日發布結果。結果顯示,岸田內閣支持率降至25%,較8月下跌1個百分點,與2022年12月創下的岸田內閣成立以來最低水平持平;不支持率為68%,與8月持平。

岸田內閣的支持率已連續3個月低於30%。在日本政壇,內閣支持率低於30%被輿論視為進入「危險區域」;如果進一步跌破20%,就被視為陷入「下台區域」。

日本政府無視國內外反對聲音,一意孤行排放福島核污水,引起各方憤怒。此外,近期不少日本國民不滿政府正推進的廢除健康保險證、推行個人身份證的工作進展情況。9月初,外務省前高官秋本真利因涉嫌收受巨額賄賂被捕,也給岸田內閣支持率帶來不利影響。

為應對支持率低迷的狀況,岸田於9月13日改組內閣並調整自民黨高層人事。對此,最新民調結果顯示,77%的受訪者表示,上述人事變動沒有提高對岸田內閣的期待,51%受訪者希望岸田「盡早辭職」,僅25%受訪者稱希望岸田執政到明年9月舉行自民黨總裁選舉時為止。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