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牌虛擬貨幣交易平台JPEX風波愈鬧愈大,有曾為JPEX宣傳的KOL被警方拘捕;協助苦主的立法會議員吳傑莊指,至今接獲約30名相關投資者求助,估計合共損失款項過億元,並指相信現時的求助人數及金額只屬少數,籲苦主主動報案。虛擬資產雖已成為金融創新、豐富投資產品的重要趨勢,受到投資者青睞,但相關產品風險高,本港既要採取預防性質的事前監管,更要從培育正規合法的市場、加強投資教育,增強對投資者利益保障,促進虛擬資產市場穩健有序發展。

在Web3.0浪潮下,數字貨幣和加密技術等新科技應用迅速普及,有望助力本港金融業創新變革,增強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實力。今年初,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推出多項措施,推動香港Web3.0產業發展,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虛擬資產中心。

不過,虛擬資產是新鮮事物,風險甚高。去年,全球第二大虛擬貨幣平台FTX「爆煲」,觸發多個虛擬貨幣平台垮台;今年6月,本港證監會推出《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發牌制度》,標誌本港建設全球虛擬資產中心取得重大進展,但只過3個月,就發生JPEX風波。因此,政府更應與金融監管機構緊密合作,為促進虛擬資產發展打造有利環境,建立完善的防護措施,有效管控投資風險。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曾表示,虛擬資產有泡沫風險,但涉及技術發展是大勢所趨,只有將虛擬資產納入監管,市場才能有序發展。

新加坡近年亦銳意發展虛擬資產,早在2020年已立法監管虛擬資產、設立申請執照制度。所有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必須滿足新加坡金管局對技術安全的要求, 不應向散戶提供法定貨幣或加密貨幣貸款,不允許散戶通過槓桿交易加密貨幣,也不可接受散戶使用信用卡或簽賬卡來購買加密貨幣。新加坡還規定,業者亦不應在公開場合推銷、宣傳其服務,意味着交易平台不能隨意「賣廣告」。這一點,尤值得本港借鏡。JPEX風波中,平台大灑金錢請演藝界名人及KOL高調做廣告,誤導不少苦主以為平台有公信力,結果「上錯賊船」損失慘重。設立嚴謹監管機制後,新加坡的虛擬資產發展加速,國際大行JP Morgan已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合作推動債券代幣化;新加坡最大銀行星展銀行旗下數字交易所DBS Digital Exchange,去年通過發行數字債券。

本港已推出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發牌制度,邁出虛擬資產交易規範化、合法化的重要一步,但顯然並不足夠。發牌制度要更好地保障投資者,基本的一點就要令投資者清楚、輕易知道哪些是可以投資的有牌平台,哪些是魚目混珠的無牌貨。去年7月,證監會已將JPEX列入「無牌公司及可疑網站名單」,呼籲投資者謹慎,可惜未能阻止此次風波發生。此次協助苦主的吳傑莊表示,據知有逾百間類似JPEX的平台正申請牌照,惟現時投資者所知資訊有限,建議證監會公布在過渡期內的平台名單,讓公眾更認識平台的背景,以免墮入騙局。

汲取此次JPEX風波的教訓,證監會、金發局及政府財經部門,應更注重有針對性、更有效傳播虛擬資產的教育資訊,向公眾講解有關投資虛擬資產的風險及規管的重要性,加快推出具公信力、有投資價值的虛擬資產,增強投資者對本港虛擬資產市場的投資信心。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