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際焦點,洞察世界風雲。今年夏天,全球多地遭遇高溫、山火、洪水、颶風等極端天氣事件。

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問題,各國應如何攜手應對挑戰?作為全球氣候治理的行動派,中國又將如何與各國一道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呢?

今天,我們的嘉賓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我們一起在對話中尋找答案。

鄒韻:安德森女士,歡迎您接受《高端訪談》專訪。讓我們從這個不尋常的夏天說起,世界各地經歷了高溫、暴雨、洪水和山火。真是極端天氣之夏。您之前說過,氣候變化的影響超出了地球和人類經歷過的任何情況。您認為我們可以從中吸取哪些教訓?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採取行動?

安德森:首先,我們不必恐慌,而應該集中精力應對。這正是我在中國看到的情況,中國沒有恐慌,而是在集中應對。我們應該了解這些事件的起因,對此已有清晰的研究成果。由科學家組成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已經對此研究了30多年,結論是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越多,情況就會越糟糕。因為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保護我們星球的大氣層就會吸收並且聚集更多的太陽輻射。我們希望減少這些氣體的排放。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可再生能源如此重要,電動汽車如此重要,智能建築如此重要。這是我們在中國和全世界看到的情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中國,目前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佔比達到了約52%。你覺得怎麼樣?

鄒韻:這方面確實是全球領先。

安德森:的確如此。中國在國內外都在開展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貿易,其中有巨大機遇。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里程碑式的《巴黎協定》在經過艱難博弈後終於誕生。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評價中國在推動《巴黎協定》達成上,作出了歷史性的突出貢獻。2016年9月,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召開前夕,習近平主席親手將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國批准文書,遞交到潘基文的手中。

在《巴黎協定》中,各方承諾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爭取將這一數值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然而如何落實這一目標,各國存在分歧。主要難點在於協調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核心關切。

研究顯示,全球約90%的過量碳排放源自發達國家。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發達國家負有導致全球變暖的歷史責任、法律義務和道義責任。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發達國家集體承諾,從2020年起,每年出資1000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然而,這一承諾尚未兌現。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12月在迪拜舉行,每年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的承諾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之一。

鄒韻:不久前的8月15日,中國迎來了首個全國生態日。習近平主席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對於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您如何評價中國在綠色發展方面的行動,以及中國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之路?

安德森:我很高興看到中國的行動,我很喜歡中國提出的富有詩意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認為如此有詩意的表達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因為很多人並不理解那些技術性術語,比如將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溫室氣體之類的。我真的很高興看到中國設立全國生態日,讓整個國家都關注這個問題。這是可持續生活的中國式表達,這是讓我們一起保護地球的中國式表達,這是共同發展、消除貧困的中國式表達,完成這些目標,同時不能破壞環境。縱觀全球,人們一直有「污染致富」的印象,對嗎?幾百年來,所有國家消除貧困都造成大量污染。等有足夠多的錢了,再來清理污染。我認為,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不能再走這條路了。中國的全國生態日以及相關的理念和原則都表明,人們已經認識到,我們有更好的發展之路,我們要與大自然和諧共處,要努力讓自己生活在一個無污染的世界。

鄒韻:中國承諾於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您如何看待中國的綠色發展道路以及中國對全球環境和氣候變化治理的貢獻?

安德森:中國的聲音真的很重要。中國在國內的行動非常重要,中國在國際上的行動也很重要。我提到了可再生能源。令人矚目的是,中國作出承諾,而且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超額完成了承諾。現在中國已經超越了所承諾的到2025年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要達到的目標。在治理方面,我想說,中國作為一個領先的經濟體,作為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排放國家,自始至終參與了氣候談判。我讚賞首席談判代表、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所做的努力,對談判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們需要看到世界團結一致。二十國集團經濟體的碳排放佔比達到全球的80%,在世界經濟中的佔比達到84%。所以二十國集團經濟體都要作出更強有力而有雄心的承諾。這很關鍵。有些經濟體的碳足跡很長,而有的國家碳足跡要短些,這就是實際情況,各國的碳排放歷程不同。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曾就資金問題作出承諾,計劃到2020年每年拿出1000億美元用於應對氣候變化。我們接近這個目標了。我們已經快達到目標了,所以我期望,到年底阿聯酋氣候大會召開時,我們將達到發達國家出資1000億美元的目標,晚了三年。

鄒韻:您這次中國之行主要是出席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的年會,能否為我們分享一下您這次參會希望傳遞的核心信息?

安德森:首先,中國早在30多年前就建立了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這樣優秀的平台,邀請全球夥伴就政策問題展開對話。我在閉幕式發言中說,一個國家願意敞開大門說,「請進,請告訴我你們的建議」,這既展現了自信,也體現出謙遜。這是非比尋常的。據我所知,沒有任何其他國家這樣做。所以我們來到了中國,中國實行開放的政策,問我們,「你們怎麼看?請為我們提出最好的建議。」

鄒韻:這種做法確實非常難得,尤其是在現階段的世界形勢下。

安德森:這是很了不起的,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地緣政治方面存在分裂的力量。但是在過去幾天的會議中,我們沒有看到分裂的局面,我們看到了溝通的橋樑,我們看到了信任,我們看到了信心。這是很了不起的。我的發言也與剛才我談到的內容相關。我讚賞中國在國內外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我們能否進展得再快一些?國際社會能否向中國學習?在能源方面,我們要為中國喝彩。我們看到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迅猛,真是太好了。在發展電動汽車的同時,我們能否考慮如何處理廢棄電池?因為我們需要鈷、鋰、銅、鉑等貴金屬。我們能否思考一下廢棄電動汽車的循環利用問題?在電動汽車被報廢之前就制定好相關政策,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報廢電動車的貴金屬部件,而不用開採新的礦山。因此,我認為要對關鍵礦產有非常清醒的認識。第三,中國在生物多樣性方面一直保持領先,我們將更詳細地討論這一點。我們已經達成了協議,那麼如何加快執行這些協議呢?我認為這些議題都很重要。

鄒韻:我們剛剛談到,您對中國的開放態度表示讚賞,開放不僅體現在環境保護方面,還關乎許多其他國際問題。事實上,作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您一再強調,應對自然危機和氣候變化需要更多的多邊主義努力。您是否擔心單邊主義和反全球化情緒進一步激化?

安德森:我確實擔心。我的上司、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反覆強調,我們不能讓地緣政治紛爭擾亂我們的工作,毀了我們的工作。這太重要了。你提到我曾經說過氣候是重大問題。聯合國秘書長曾經說,這是我們的生死存亡時刻,這是一場生存危機。地緣政治因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單邊主義,而單邊主義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因此,我在中國等國所聽到的讓我充滿希望。大家抱有共識,雖然各國在其他領域還有分歧,但是讓我們在氣候問題上共同努力。我是樂觀的,因為我的工作,我必須樂觀。我認為,在今年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我們會取得一定進展,因為我們必須取得進展。在加拿大,一些最潮濕的地區正在遭遇火災。

鄒韻:山火。

安德森:這場山火真是可怕。從加拿大到美國紐約,人們都不得不呼吸山火產生的煙霧。每個國家,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都受到了氣候變化危機的衝擊。危機刻不容緩,氣候變化已經到來。

鄒韻:說到共同行動和國際合作,從環保角度來看,您如何理解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意義?

安德森:我們必然面臨共同的未來,任何國家都不是孤島。我吃的食物來自其他國家的農場,我和我的鄰居呼吸着同樣的空氣,你的海岸滾滾而來的海浪也會湧向我的海岸。事實是我們彼此相連。你剛才提到的話是非常正確的。我們不能獨善其身,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因此,我們需要認識到,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多邊主義是唯一的出路。我們沒有可以抵禦氣候變化的圍牆。並不是說築起一堵牆,海平面就不會上升了。所以聯合國及聯合國秘書長大力推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他和許多其他領導人一樣,明白必須採取行動,而拖延實質上就是集體自殺。

鄒韻:說到這種相互關聯的關係,您是否擔憂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安德森:處理此事的是聯合國的另一個機構,總部位於維也納的國際原子能機構。但從更廣泛的意義來看,我想說,我們正在從外圍關注這一事件。我們沒有參與這項工作,因為我們不具備處理核問題和核裂變相關問題的能力。這不是環境規劃署的工作範疇。

鄒韻:這仍然是與污染相關的問題。

安德森:的確如此,但這方面的工作由具有相關能力的機構負責。不過,我也知道,聯合國大會已經通過決議,宣布享有健康和清潔的環境是一項普遍人權。因此,我相信在許多論壇上都會繼續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我們當然會繼續密切關注。

2022年12月19日,加拿大蒙特利爾,當地時間凌晨三點,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進入最後的審議階段。這一框架簡稱「昆蒙框架」,被譽為生物多樣性治理領域的《巴黎協定》,具有里程碑意義。最後時刻,談判依舊膠着,一度有國家離開談判桌。

作為本次大會主席國,中國已經為推動「昆蒙框架」談判努力了四年。設定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目標,如何確保治理的雄心不淪為空頭支票,而轉化為務實行動?一些發達國家未能兌現對「全球南方」國家的資助承諾,如何緩解因此產生的信任赤字?一些發展中國家擔憂國際核查機制淪為政治指責的工具,如何實現全球治理的公平公正?

中方緊急召開代表團團長會,消除各方誤解。經過漫長而艱苦的談判磋商,「昆蒙框架」終於一錘定音。作為這一過程的見證者,安德森女士對中國發揮的引領作用印象深刻。

鄒韻:「昆蒙框架」在去年提前通過。我們都知道,達成這一重要的全球共識絕非易事。這是一段艱苦的歷程。您比我更了解這一點。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彌合不同立場甚至利益相斥的國家之間的分歧。您如何看待中國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安德森:我們就《昆明宣言》達成了一致,宣言確定了我們希望實現的基本原則。這很有幫助,因為我們已經明確了路徑和目標,然後就該進行談判了。通過中方的不懈努力和中國朋友們的辛勤工作,我們取得了很大進展,所以在蒙特利爾召開第二階段會議時,我們已經知道了各方立場,初步判斷我們將能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但在最後幾晚的談判中,我們還是耗到了凌晨三四點鐘。最終,通過堅定的決心、睿智的外交和超乎尋常的艱苦努力,大家達成了共識。中方團隊大約有200人參與這項工作。正是因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們才能取得成果。

鄒韻:聯合國的一份報告顯示,近100萬種動物和植物將在幾十年內滅絕。可否為我們介紹一下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緊迫性以及該框架的意義?

安德森:是的,你說得非常對。我們這個星球上大約有800萬個物種,僅僅800萬個。而我們人類就是這800萬物種中的一員。你說得沒錯,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我們將失去約100萬物種。人們會說,這有什麼關係?一隻蒼蠅,一朵蘭花,一隻蝴蝶,一隻螞蟻,我為什麼要在乎?但是,大自然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系統,萬事萬物都是相互關聯的。這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經過數百萬年進化而來的。因此,如果失去一個或另一個物種,整個系統就會失調。讓我們想一想,我們的農作物和水果是如何授粉的,是通過鳥兒和蜜蜂完成授粉。

因此我們不能失去大自然的這一部分,否則運轉有效的農業和糧食體系將難以為繼。讓我們來看看雨是怎麼形成的。樹木經過光合作用水分蒸發,凝結成雲,再以降雨的形式回到我們身邊。如果我們破壞了植被,雨水就會中斷。因此,我們需要了解自然萬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的。我們達成了「昆蒙框架」。這份雄心勃勃的協議提出,共同遏制並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我們要保護至少30%的陸地。

鄒韻:「3030」目標,這一目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共識。

安德森:是的。到2030年,我們將保護30%的陸地和水域,我們將恢復另外30%的生態系統退化區域,提供300億美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我們將把污水中的有毒物質減半,把使用農藥的風險減半。我們要應對入侵物種問題。我們達成了這項協議,中國發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

鄒韻:塑料污染也是您工作的一大重點,因此您將聯合國《終止塑料污染決議(草案)》稱為自《巴黎協定》以來最重要的多邊環境協議。您為何如此關注這一問題?另外,您認為如何才能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同時確保不會過多犧牲經濟和社會發展?

安德森:讓我們想想塑料這種珍貴的材料,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材料。別誤會我的意思,我並不反對塑料,我反對環境中的塑料污染。讓我們想一想,我們去商店買東西,至少在西方國家是這樣,店員會給你一個塑料袋,用來裝五個西紅柿。你回到家,把西紅柿放好,塑料袋就成了垃圾。這太瘋狂了!這種珍貴的材料是用我們從地下提取的資源製造的。我們只用了五分鐘,就把它扔掉了。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我們與塑料的關係。我們應該告別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其他包裝材料。廢棄的棉花、咖啡豆殼、可可豆殼、花生殼,這些在食品加工過程中丟棄不用的東西,可以用來製作包裝。醫藥等領域確實需要用到塑料,我們應做到可循環利用。中國在2018年禁止進口塑料垃圾,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決定。我認為,中國驚人的創新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可以幫助世界找到解決方案,讓我們以創新的方式擺脫這些污染。

鄒韻:安德森女士,據我所知,您來過中國很多次。我很想知道,在環境保護或生態文明方面,您看到哪些令您印象深刻,或可能對其他國家有啟發的事例?

安德森:我該從哪裏說起呢?我長話短說吧,因為可說的太多了!能源轉型的話題前面談過了。生態方面,現在中國明確了生態保護紅線,確定可以在哪些地方做哪些事情,需要保護哪些資源,以及哪些區域應該是農業用地等等。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非常了不起的政策。中國還在實施大規模土地修復計劃,特別是在北方,修復了數百萬公頃的土地。事實上,「中國山水工程」入選了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這不是最近幾年才發生的。在我年輕時候,也就是20世紀90年代,我們就曾在中國最低的高原上參加這項難以置信的修復工程。這樣的工作非常出色,值得關注。如今,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正在擴大國家公園和保護區,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鄒韻:作為一名資深環保人士,您有什麼特別的個人習慣或日常生活方式您認為值得與我們的觀眾分享,也許有助於環境保護?

安德森:在家的時候,我到哪裏都騎單車,因為這有益於我的健康,真的很好,而且我不需要任何汽油就能出行。還有很多事情,我在肯尼亚的住所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這將是我離開肯尼亚時送給肯尼亚的禮物,因為我不能帶走太陽能電池板。我記得這些電池板是中國生產的,我家安裝了35塊太陽能電池板。我在能源方面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我認為我們需要思考個人的生活習慣。我們所購買的食物最終應該進入我們的肚子,而不是垃圾桶,是吧?所有食物都應如此。食物浪費是一個大問題,中國政府開展了光盤行動,我很欣賞這個行動。

鄒韻:安德森女士,您在處理氣候變化問題的國際組織中工作了大約30年。

安德森:是的。

鄒韻: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經歷或故事影響了您的職業道路和對自己使命的理解?是小時候外祖母一大早就帶您去和樹木說話的那段經歷嗎?還是您20多歲時曾在蘇丹教書,參加人道主義工作的那段經歷?還是其他什麼經歷影響了您?

安德森:看來你很了解我的人生經歷。

鄒韻:我做了一些功課。

安德森:我外祖母出生在北極圈以北。她是挪威人。當你出生在這樣一個嚴寒的地方,非常寒冷……

鄒韻:天寒地凍。

安德森:條件惡劣,樹木最多也就這麼高,因為那裏非常寒冷,你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欣賞大自然。我很幸運,我22歲時她才去世。所以我能和她度過很長一段時間。她教了我很多,讓我學會溫柔地對待地球,因為當你生活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時,你必須勤儉節約,精打細算。我覺得她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她會讓我和樹木說話。

鄒韻:我知道。

安德森:她會讓我和植物說話,希望我能和它們建立聯接。她就是這麼做的。我母親總是說,外祖母又讓你跟植物說話了,但我喜歡這麼做。我年輕時在蘇丹從事人道主義工作,這讓我非常敬畏。因為當你身處一個人們一無所有的地方時……我是說真的一無所有,他們好像被世界遺忘了。那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大饑荒期間,人們四處奔波,家徒四壁,族群四散,歷史中斷,人們被迫背井離鄉。你還能看到,人們因沙漠化和嚴酷的自然環境感到絕望。你會對大自然產生敬意,同時也會對生活在如此極端條件下、飽受苦難卻又如此慷慨善良的人們和社區產生敬意。我在極度貧窮的人們中看到了善良,這豐富了我的認知,讓我明白了這個世界上什麼才是重要的。

鄒韻:安德森女士,很高興採訪您。非常感謝您與我們分享您對環境和生態保護的真知灼見。謝謝!

安德森:我的榮幸。謝謝!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在接受總台專訪後題詞:非常榮幸在北京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採訪,感謝你們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水平!

在採訪當中,安德森女士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恐慌不是答案,多邊主義才是唯一的出路。她表示,雖然當前的全球地緣政治版圖存在團結的阻力,但她在此次中國之行中看到了溝通的橋樑、相互的信任,和付諸努力的決心。她讚賞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更期待中國繼續在全球氣候治理的進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