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科學論壇與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由大灣區科學論壇秘書處和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大灣區產學研精準對接會」13日在廣州南沙舉行,包括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等在內的7家新型研發機構,發布了近100項最新核心技術成果。香港高校孵化項目備受關注,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建築物能源研究中心現場展示了零碳製冷技術、低碳製冷技術,先進性、可靠性全球領先,吸引內地的光伏發電企業、醫療器械研究機構以及新能源企業等各類機構現場對接。香港團隊負責人表示,無電製冷技術已經率先在香港大規模運用,接下來將全面開拓內地市場。

本次活動旨在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依託、產學研結合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鏈接政府、科學、技術、產業、金融的頭部資源,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服務鏈融合發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生態圈。

多個項目在對接會現場進行路演。(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攝)

大灣區科學論壇是由「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發起、由中國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國際化論壇,活動上,大灣區科學論壇與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舉行戰略合作簽約,雙方將通過優勢互補,進一步鏈接科創資源,在產學研合作上開展創新探索。

大灣區科學論壇執行秘書長聶曉偉表示,通過本次對接會,進一步發揮大灣區科學論壇匯聚創新資源的產學研平台作用,攜手各界共同推動先進技術成果與灣區的產業對接,攜手為提升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構建產學研融合的創新生態作出貢獻。廣州市新型研發機構協同創新聯盟秘書長、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董事長秦海鷗表示,將攜手大灣區科學論壇,基於數字化能力,集聚科學、技術、產業、金融、場景、人才等多方要素資源於精準對接活動之中,吸引更多科創資源落地粵港澳大灣區,激發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活力。

本次活動舉行的「政—產—學—研—金」精準對接交流會上,除了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金融機構進行主題分享和成果推介,同時邀請企業「張榜」發布需求,研究院現場「揭榜」。活動還吸引中信銀行廣州分行及10家投融資機構,以金融賦能科創。

港科大攜近20最新成果亮相

作為香港科技大學面向內地最重要的技術成果轉化平台和開放式創新平台,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帶來了四個研究團隊以及研究院旗下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入駐孵化的近20個技術成果,涉及智能光伏儲能、室內外定位導航、芯片及精密件封裝、無電製冷、微納級光學顯微成像及光操控、智慧消防等。其中,由香港科大機械及航空工程學系邱惠和教授擔任負責人的綠色建築與環境研發部、建築物能源研究中心(BERC),展示了零碳製冷技術(被動輻射製冷)、低碳製冷技術、高效散熱技術三項研究成果。據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建築物能源研究中心經理朱龍潛介紹,零碳製冷技術通過一種塗覆在物體表面的塗層,將熱量從環境表面轉移到宇宙太空,在白天和晚上都能將表面冷卻到低於環境溫度。該技術和產品可適用水泥、塑料、金屬等,廣泛應用於建築、戶外電力設備、雨傘、服飾等眾多領域。目前,無電製冷產品已經在香港以及部分中東國家和地區的建築業、碼頭以及部分社區投入使用,製冷效果明顯,取得很好的減碳效應。

圖為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團隊介紹科研成果。(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攝)

「目前我們的產品推出時間還不長,成本較高,香港能接受的價格,內地未必能接受,這是我們面臨的挑戰。因此,通過今次對接會,一方面希望找到在市場開拓方面的合作夥伴,另一方面,希望對接內地成熟的生產商,降低生產成本。」朱龍潛說,對接會上接洽了不少產業上下游的企業、機構,收穫很大。

內地研究機構同樣期待推動最新技術和產品開拓香港市場。參加此次對接會的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水下重大基礎設施檢測組高級工程師劉鑫宇告訴記者,該研究院研發的「穿越-A300水下機器人」,定位於提供水下基礎設施檢測、水下工業設施檢修、測繪應用服務。「比如,香港的地下管廊,特別是一些防洪防澇設施,建設得很完善,不管是在颱風天還是日常,水下監測、檢修等業務需求大。接下來,我們期待與香港對接,推動我們的最新研發成果,運用到香港防洪防澇工程、海域水下設施等的建設、維護。」劉鑫宇說。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