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商聯昨日發布「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和分析報告,展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後勁。報告顯示,中國製造業不斷升級轉型,研發能力日益增強,互聯網企業發展迅速。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無可爭議的事實證明,近期西方翻炒的「中國崩潰論」可休矣。

今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榜單,展現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所趨。榜單排名前列的是京東、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這些企業同時也是研發投入最高的企業,騰訊2022年度研發投入達到614億元,研發投入排名第一。榜單中製造業入圍企業數量佔比超過六成,500強中有414家企業的關鍵技術主要來源於自主開發與研製,九成以上的500強企業從不同層面實施或計劃實施數字化轉型,近九成的企業採取多種措施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數據充分顯示,中國民營企業的技術能力今非昔比,不僅實現產業升級轉型,更呈現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態勢。

可是,西方個別國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態勢、新變化視而不見,拿近期中國樓市調整說事,重彈「中國崩潰」的陳腔濫調,更危言聳聽稱,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將波及亞洲鄰國。事實上,主動調整包括房地產在內的產業政策,正是中國面對現實、因應變化、改變路徑依賴的正常舉措,中國敢於承受經濟調整的暫時困難,換取經濟持續穩健發展,這是西方不敢也不能做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民營企業在內,中國政府和企業越來越重視科技創新,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核心競爭力。彭博研究顯示,在比亞迪和吉利等企業帶領下,中國汽車製造企業7月份的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總銷量的50%,意味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不可逆轉地領先於所有外國競爭對手。今年中國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中國電動汽車崛起,正是中國產業成功升級轉型的最佳寫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2%,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1/3,說明中國經濟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紅利,持續為亞洲鄰國和世界帶來更多機遇。西方少數國家自身增長不如中國,企業競爭力也逐漸被中國企業趕超,別有用心散播「中國崩潰論」,完全違背事實,不攻自破。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