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一眾成員,聯同殘疾人及長者團體,今日 (12日) 於政府總部外發起請願行動,要求政府正視現有長期護理政策的不足,降低「照顧者津貼」的申請門檻。

「照顧者津貼」包括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為嚴重殘疾人士提供特別護理津貼;及為獲聘於有薪工作的高額傷殘津貼領取者提供津貼以聘請照顧者試驗計劃。

團體表示,目前「照顧者津貼」存在的最大障礙是「不可以主動申請」,只有在殘疾人士輪候冊上的人士才會獲發政府邀請,隨後根據條件申請津貼。此外,申請時限制條件較多,除了入息審查外,還需照顧者每月向弱勢人士提供照顧不少於80小時服務,且須為非僱傭關係。因此,據勞工及褔利局局長孫玉菡所言,「照顧者津貼」預計僅會向1萬人發放,但香港現時有逾53萬名殘疾人士,尚不計入長者人數。

來自自強協會的成員陳先生反映,他是一名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由年逾70歲的父母照顧,但卻因未有於殘疾人士輪候冊上而不獲邀請,同時間父母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即使收到邀請信,同樣不合資格申請津貼。他認為,津貼未能真正惠及有需要的家庭。

鑒於照顧者津貼即將結束試行,10月就會走向恒常化,因此團體提出以下建議:

1. 降低「照顧者津貼」的申請門檻;

2. 要求政府增加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和緊急服務資源,設立24小時電話熱線,設立恒常合適的暫託、暫宿服務。

3. 政府應為殘疾人士的復康用品提供全面性的恒常支援,設立一項不限年齡,有殘疾人士登記證便能申請的實報實銷復康用品津貼,以助滿足日常需要。

殘疾人士有哪些開銷?

來自自強協會的梁先生道出,社區上的殘疾人士需要支付日常各樣醫療、復康用品的費用,有九成多受訪者因擔心復康用品消耗損壞要負擔額外開支而承受心理壓力及家庭紛爭,同時間有超過八成二非綜援殘疾人士單靠傷殘津貼,無法負擔復康用品開支。

(來源:點新聞網)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