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我早過了看動畫的年齡,但衝着數十首唐詩,還是第一時間買票進了戲院。常聽年輕朋友說內地近年的動畫片很好看,以為只是給孩子們看的片種。但看了正上映的《長安三萬里》,才發現,原來動畫片已進化如劇情片般吸引成年人。
廣受傳誦的唐詩自然是賣點,影片中出現的名人雅士因應情節唸起唐詩,不但令對白增添文學美感和富於意境,對觀眾而言,很多詩句皆膾炙人口,自然有親切感。據說,電影成為話題後,也惹來不符史實的批評,曾作為唐朝陪都的洛陽人甚感不滿,洛陽史學學會作為代表,還鄭重地發表聲明,具體地指出失實之處,要求編導道歉。作為歷史研究者,加上居住地情意結,這麼受注目的史詩式電影居然提都沒提洛陽,難免有被忽視或被消失的感覺。
但是,電影是藝術品,也是商品,是創作或製造的產物,歷史或史實只是待加工的零碎原材料,需要技巧去組合,去琢磨,去補充,砍去分散注意力的雜枝,才能令故事主線更集中,層層緊扣而令人追看下去。歷史題材的動畫與真實的歷史不能相提並論、等而視之,動畫的虛擬、誇張、玄幻乃至臉譜化,正好活化冗贅的史料,令其趣味化而吸引人。
千年唐詩之所以自成一派流傳,自有其超越時空的理由。青少年讀唐詩,除了打好語文基礎外,還有追求古詩押韻的音樂美,在這一點,電影充分體現。靈機一動的詩興往往是壓在心頭、醞釀多時的思緒,只是酒精催化或情緒刺激而迸發成篇。語文老師向學生講解,往往要兼談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詩人處境,才能令學生明白那些精簡雋永的文字含意。這在有情節、有畫面、有動作的立體電影中,效果好多了。
我在電影中看到的不僅僅是詩情畫意、浮華盛世,而是兩個性格迥異的男人那種肝膽相照的友情,以及當中表現出來的處世哲學。大千世界紛亂繁雜,個人很渺小,難以獨善其身。兩位主角的人設,性格和處事風格形成對比。
或許動畫形式不利於表現微妙的表情和內心變化,李白的張揚和高適的木訥都有些誇張。但在武戲上卻派上用途,比如李白在臨河的欄柵上吟詩,王維在橫樑上彈琴,以及後段眾人乘鯤鵬而去,這些瘋狂之舉就有武俠片元素和動畫片優勢。這也是電影另一個吸引人的元素,動靜相宜,才不至於悶場。
這是寫實劇情片做不到的。這正是編導的聰明之處。出世和入世都是相對的,生活中,浪漫和踏實正好互補。現實的壓抑需要浪漫來活化,激情澎湃的詩不僅僅是抒情,也刺激想像和創意。
所以,本片的唐詩很突出,但真正啟迪人心的,卻是透過一對詩人的友情呈現世情,以及處世之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