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超市幾款刺身產品僅籠統標示「日本產」。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弦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香港特區政府因應日本政府排放核污水,即日起禁止來自日本10個都縣水產品進口。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到銅鑼灣多間日式超市觀察,發現仍有售賣來自日本的食材,包括三文魚等魚類刺身,大多數的包裝盒仍只以「日本產」籠統交代,未交代貨品來源地,但亦有超市在貨架和包裝上標明海產來源地,例如三文魚刺身膠盒上貼有「挪威直送」標籤。記者還發現,部分售賣的水產品來自禁止進口的都縣,惟送運到港日期在禁令生效前。同日,食物安全中心開始對日本其他都縣進口水產和其他食品進行輻射水平測試,但至中午只檢驗了6個食品樣本,全部合格。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認為應加強抽驗有關進口食品,以釋除市民疑慮,加強食用信心。 

送運到港日期在禁令生效前

日式超市一款水產標示「豐洲市場即日空運到港」,而該市場位於禁令範圍內的東京。超市刺身、壽司包裝盒上僅標「日本直送」,無標明具體來源地。 香港文匯報記者吳健怡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銅鑼灣多間超市觀察,發現其中一間日式百貨超市,有標示牌指出售賣的水產是「豐洲市場即日空運到港」,惟上架的刺身和壽司等食品,包裝盒上只印有「日本直送」或「產地直送」,均沒有列明來自日本哪個都縣,而有關標籤只註明產品名稱、包裝日期以及最佳食用日期和售賣價格等。「豐洲市場」位於東京,屬禁令範圍。記者又發現,超市內售賣的醃製魷魚來自禁止進口的宮城縣,但標籤上的日期是在禁令生效前送運到港。

日式超市部分刺身產品僅貼上「日本空運」貼紙,未有標示來源地。香港文匯報記者吳健怡 攝

記者隨後以顧客身份向店員查詢,店員指未有入口相關被禁進口都縣的水產,目前出售的三文魚和吞拿魚分別來自挪威、克羅地亞,而海膽則來自北海道,又聲稱稍後上架食品也會加上貨品來源地的標示,及強調出售的日本食品均是根據食安中心的規定而入貨。

另一間日式百貨超市有少量獨立及真空包裝的日本海產,標籤上有列明海產的來源地,包括北海道的急凍刺身帶子、九州長崎的魚片等。在售賣三文魚等刺身的專櫃,三文魚刺身膠盒貼有「挪威直送」標籤,但鯖魚、油甘魚和帆立貝等刺身卻同時貼上「日本產」和「挪威產」標籤,令人混淆,顧客根本不知到底是來自日本抑是挪威。記者曾向職員查詢標籤意思,惟未獲回應。

記者在日式超巿現場所見,仍有不少市民到場選購壽司、刺身等日本海產,但他們只看包裝盒內的食品情況和比較價格,未有細閱產地來源。有女顧客表示,昨日在超巿售賣的日本水產應是日本排放核污水前運抵本港,故到超市購買喜愛的海膽,但之後會盡量避免進食日本水產食品,同時會繼續留意當局公布的檢驗數據。

食安中心昨檢測6樣本合格

香港特區政府前日表示會加強扣檢日本其他都縣的進口食品,但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網頁,昨日凌晨零時至中午12時,中心只檢測了6個樣本,分別來自「水產及其製品、海藻及海鹽」、「野味、肉類、禽肉及禽蛋」和「其他」3個類別,各佔兩個樣本,而檢測結果全部合格。

除日本食品外,漁農自然護理署亦定期在魚類養殖區及魚類統營處批發市場採集樣本進行輻射水平測試,昨日起亦每日在網站公布相關輻射檢測結果,如昨日共抽取50個本地漁產品進行測試,全部處於合格水平。

邵家輝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為加強市民對於海產的信心,食安中心應加強抽驗日本進口食品的頻率,在進口層面做好把關工作,及全面提升就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範圍,同時加強宣傳,每日將風險評估的結果通過各平台管道讓市民清楚知道現時海產的安全情況,以釋除市民疑慮,「市民吃得放心,都會加強他們對於海產的信心。」

熱點民議|今後少食日本魚生

陳女士

陳女士:我好喜歡吃日本魚生,平日都會到多間連鎖店食壽司用膳,間中亦會叫外賣回家享用。今次光顧壽司店後,會因日本排放核污水而減少食用。

對港食材抱有信心

張女士

張女士:我對香港的食材安全抱有信心,但由於日本排放核污水,所以都會減少進食日本食品的次數,但不會完全不食,相信食少一些不會有問題。

日排核污令人憂慮

李先生

李先生:我之前經常與家人去日本旅行,不過最近對日本排放核污水有一定憂慮。今次是趕尾班車到壽司店用餐,日後就減少進食日本水產了。

市民趕食壽司 心想又心慌

在日本排放核污水的陰霾下,不少市民昨日仍到日式餐廳午膳。有市民直言「心慌慌」,既想繼續吃日式料理,但又擔心核輻射損害身體。有本港日式餐廳負責人表示,涉及有關都縣的水產佔餐廳貨源約一成,禁止入口對日常運作影響不大,最大影響是市民信心問題,期望特區政府向符合安全標準的水產頒發證書,及為受影響日式餐廳提供補貼。

昨日仍有不少市民趕尾班車光顧日式餐廳,有食客直言既想吃日式料理,又擔心損害健康。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顧客盼多公布資訊釋疑慮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中午在銅鑼灣一間備受巿民歡迎的日式壽司店觀察,發現仍有不少食客排隊。有自言喜歡吃日本刺身的女顧客表示,相信「食少少唔怕」,昨日是要趕「尾班車」,到場進食日本排放核污水前已運港的食品,日後會減少吃用。

她坦言,日本排放大量核污水,未清楚長期對環境有何影響,香港特區政府實施禁止進口的措施合理,但未太了解所涵蓋的食物範圍,期望政府多公布有關資訊,以釋除市民疑慮。雖然擔心核污水排放後的食物安全,但若食物通過特區政府的把關,經檢測可以在本地銷售,應該已符合世界衞生組織標準。

另一名同樣排隊等位的女顧客表示,一向認為日本海產比較新鮮,但如今亦有點擔心,會減少進食的次數,但認為「少吃就唔驚」,期望未來會有證明確認食材安全食用。

業界望政府發證書增信心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董陳強是旗下三間日式餐廳的負責人。他表示,由日本政府宣布排放核污水到大海開始,其餐廳生意已下跌一至兩成,最近跌幅擴大至四至五成,昨晚訂座人數更所剩無幾,預計未來一個星期生意會繼續下跌,暫時亦不會有好轉,故已經採取開源節流措施,包括不做午市,以及星期日不營業等,以減低營運成本。

他坦言,涉及被禁止進口的10個都縣水產,佔其餐廳貨源約一成,故特區政府的禁令對日常運作影響不大,目前最大影響是市民的信心。為加強食客對餐廳信心,他更一度考慮自行購置檢測器材並公開食品輻射水平的檢測結果。

陳強透露,業界在與政府開會時,提出希望政府向符合安全標準的水產頒發證書,惟相信短期內即使有證書,顧客大多仍會抱觀望心態,故期望政府參考防疫抗疫基金,為受影響日式餐廳提供補貼,並呼籲業主共渡時艱。

他形容,目前日式餐廳業界面對困境,無論特區政府採取什麼措施,業界都會盡量配合,希望愈快推出認證制度愈好,期望能在一個月內成事。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這段時間,日式餐廳生意整體下跌兩三成,部分下跌幅度更大,明顯受排放核污水一事影響。業界曾接觸日本農林水產省,密切關注核污水排放的情況,同時會與政府保持溝通,希望政府可以向符合安全標準的水產頒發證書,而食物環境衞生署已承諾海產運送到香港後,會在一至兩小時內完成檢測。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