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城古城延輝街(南街)的繁華景象。(記者宋偉攝)
1 / 10
興城古城延輝街(南街)的繁華景象。(記者宋偉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宋偉)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中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古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還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迹。明代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作為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興城古城經歷了近600年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位於古城內十字大街交叉處的鐘鼓樓,為都督焦禮明景泰五年(1454年)所建,當時鐘、鼓二樓分設,崇禎十五年(1642)拆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依原址重修,鍾、鼓二樓合為一樓。後經多次維修,基本保存原貌。(記者宋偉攝)
2 / 10
位於古城內十字大街交叉處的鐘鼓樓,為都督焦禮明景泰五年(1454年)所建,當時鐘、鼓二樓分設,崇禎十五年(1642)拆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依原址重修,鍾、鼓二樓合為一樓。後經多次維修,基本保存原貌。(記者宋偉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宋偉)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中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古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還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迹。明代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作為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興城古城經歷了近600年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興城文廟內的孔子像。(記者宋偉攝)
3 / 10
興城文廟內的孔子像。(記者宋偉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宋偉)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中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古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還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迹。明代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作為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興城古城經歷了近600年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明代北方的最高軍政領導機構——薊遼督師府。正堂場景還原。(記者宋偉攝)
4 / 10
明代北方的最高軍政領導機構——薊遼督師府。正堂場景還原。(記者宋偉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宋偉)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中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古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還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迹。明代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作為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興城古城經歷了近600年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東北三省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文廟——興城文廟,中軸線上的欞星門。(記者宋偉攝)
5 / 10
東北三省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文廟——興城文廟,中軸線上的欞星門。(記者宋偉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宋偉)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中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古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還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迹。明代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作為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興城古城經歷了近600年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天啟二年(1622年)廣寧(今北鎮)陷落,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孫承宗督師薊遼,將薊遼督師府移至寧遠(今興城)衛城。(記者宋偉攝)
6 / 10
天啟二年(1622年)廣寧(今北鎮)陷落,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孫承宗督師薊遼,將薊遼督師府移至寧遠(今興城)衛城。(記者宋偉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宋偉)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中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古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還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迹。明代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作為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興城古城經歷了近600年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明前鋒總兵祖大壽「忠貞膽智」坊,建於崇禎四年(1631年)。因有倒塌危驗,1969年拆除,現已修復。(記者宋偉攝)
7 / 10
明前鋒總兵祖大壽「忠貞膽智」坊,建於崇禎四年(1631年)。因有倒塌危驗,1969年拆除,現已修復。(記者宋偉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宋偉)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中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古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還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迹。明代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作為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興城古城經歷了近600年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寧遠驛館內的寧遠大戲台。(記者宋偉攝)
8 / 10
寧遠驛館內的寧遠大戲台。(記者宋偉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宋偉)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中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古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還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迹。明代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作為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興城古城經歷了近600年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興城古城延輝(南門)瓮城。(記者宋偉攝)
9 / 10
興城古城延輝(南門)瓮城。(記者宋偉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宋偉)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中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古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還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迹。明代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作為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興城古城經歷了近600年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明援剿總兵祖大樂「登壇駿烈」坊,建於崇禎十一年(1638年)。(記者宋偉攝)
10 / 10
明援剿總兵祖大樂「登壇駿烈」坊,建於崇禎十一年(1638年)。(記者宋偉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宋偉)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中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古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還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迹。明代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作為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興城古城經歷了近600年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香港文匯網記者 宋偉)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中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古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城內正中有鐘鼓樓一座,還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迹。明代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作為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興城古城經歷了近600年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