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小欣
香港《文匯報》創刊於1948年,今年是其75周年紀念的大喜日子,四分三個世紀以來,香港《文匯報》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和發展。
《文匯報》歷史悠久,同時見證了香港由一個漁村蛻變成一個國際大都會,這些年來,香港受到了不同的衝擊,經濟大衰退、沙士、疫情,近年不少紙媒不敵電子傳媒衝擊,結束實體報紙,《文匯報》堅守傳媒天職,記載「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的歷程。
《文匯報》因應傳播技術更新迭代,與時俱進, 除實體《文匯報》外,早已發展文匯網、文匯App及文匯系列社交媒體,吸納不同年齡層讀者。
他們目前出版發行共35個海外版(逾200萬份),覆蓋全球五大洲,維繫全球華人。早年在外地念書,當時未有互聯網及社交媒體,每天新鮮運到的《文匯報》成為主要精神食糧,最快知道香港發生的一切。
《文匯報》內容豐富,時事、財經、政治新聞、香港+內地+台灣+國際消息、教育、名家評論、投資理財、娛樂、作家專欄、體育、讀書、戲曲天地、副刊、特刊等,排版簡潔,紙質好,油墨印刷高質,拿報睇完手指頭不會染黑。
榮幸地,我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文匯報》開始寫專欄取《紅查館》,主力評論娛樂新聞,跟很多藝人或娛樂機構拿料時,他們都有問必答,如數家珍,因為他們欣賞《文匯報》健康正氣,永遠發放正能量。
香港回歸以來,《文匯報》忠實傳遞中央訊息,報紙發行量穩居香港傳媒第一方陣,並在北京設分印點,每天直送至中央有關機關和各省市區負責人,是中央和香港最堅穩的橋樑,與特區政府同路,愛國愛港,是香港一大品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