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特派記者蘇婷、任青、丁旻、鄧文瀚 盧旺達報道)當地時間4日,由香港理工大學服務學習及領導才能發展處主辦的「Habitat Green」社會創新博覽(Social Innovation Expo)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市Cenetra酒店宴會廳舉行。中國駐盧旺達大使王雪坤、盧旺達社區發展及社會事務部官員Godfrey KAYIGANA、理大服務學習及領導才能發展處處長倪恩恩博士(Grace)、非洲NGO組織AEE Rwanda代表John KALENZI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電子計算學系及理大服務學習及領導才能發展處的六十餘名師生,及四十餘位來自香港的中學師生、來自內地及海外的高校師生等參加活動。

此前一日,理大師生經過兩周實地服務學習,於當地時間8月3日順利完成了在盧旺達東部省Rwamagana區Bicaca村等7個村落約400個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安裝工作,為400戶山區窮困家庭解決用電問題。

理大服務學習及領導才能發展處處長倪恩恩博士在致辭時提到,理大自2013年在盧旺達推出服務學習項目,在2015年基於當地貧困山區人民對電力的實際需求,推出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項目,至今已安裝超過1200個太陽能發電系統,讓生活在缺電的偏遠山區居民用上可持續能源,改善生活。倪恩恩表示,今年除了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更在當地設置了衛星電視及內聯網,以方便居民獲取資訊,聯通世界。倪恩恩指出,希望參加這一服務學習項目的同學能有所得,累積經驗,奉獻社會。

理大師生為400戶山區窮困家庭解決用電問題。(點新聞記者攝)

中國駐盧旺達大使王雪坤在致辭時表示,理工大學師生及部分香港中學師生、內地及海外交換生通過理大服務學習項目,在盧旺達偏遠山區學以致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民心相通」的絲路精神。王雪坤指出,這一項目展示了中國與盧旺達之間良好的合作關係和友誼,項目在理工大學、盧旺達政府部門、當地NGO組織及社區領袖等多方協作下得以成功實施,為山區居民帶來清潔能源,同時理大師生通過這一項目,也能加深對盧旺達的了解和認識。

王雪坤表示,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10年來取得許多積極成果,中盧「一帶一路」合作項目成效顯著,也希望未來繼續加強合作,深化中盧友誼。王雪坤引用梁啟超名言「少年強則國強」,勉勵理大學生通過服務學習項目獲得知識、經驗及領導力,為社會帶來正向積極影響力。

盧旺達社區發展及社會事務部官員Godfrey KAYIGANA介紹了盧旺達目前社會發展簡況,指出盧旺達仍有部分地區缺電、缺水,政府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他表示,盧旺達政府感謝理工大學及中國政府在幫助盧旺達改善民生方面所做的努力。理大在盧旺達的合作夥伴、非洲NGO組織AEE Rwanda代表John KALENZI表示,感謝香港理工大學在盧旺達所做出的努力,希望未來能與中國人民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構建雙贏雙邊關係。

當地時間8月3日,Bicaca村等7個村落的村民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感謝理工大學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照亮村民生活。雖然語言不通,村民用多種具有當地特色的方式感謝理大師生,包括表演傳統舞蹈、製作傳統民俗手工藝品,更自編自導自演小品劇,講述有太陽能發電後,夜晚亮燈驅散黑暗的故事。中國駐盧旺達大使館首席館員、公使銜參贊林航當日在實地調研考察理大太陽能發電系統後表示,理大深耕盧旺達10年,從普及電腦教育到因應當地人實際需求,通過太陽能解決用電問題,展現中國人樂於分享、助人的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在一間只能靠日光的房子裏,開燈的一刻能感受到當地人臉上明媚的笑容。」林航說。

理大服務學習及領導才能發展處處長倪恩恩博士(左)向中國駐盧旺達大使王雪坤致送錦旗及紀念品。(點新聞記者攝)

服務學習是香港理工大學四年制本科課程的必修科目,是一種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方法。課程將有意義的社會服務融入學習和學生自我反思中,以鼓勵學生應用專業知識和技能,服務弱勢社群,促進社會進步。

王雪坤說,「一帶一路」將各國人民的熱情連接在一起了。(點新聞記者攝)

王雪坤:理大非洲社會服務體現「一帶一路」民心相通

王雪坤在出席活動後接受點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理大在盧旺達推出的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服務學習項目很有意義,充分體現了「一帶一路」倡議民心相通的絲路精神。

「這個項目幫助盧旺達窮困山區農戶取得太陽能電力,給生活帶來極大方便,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王雪坤表示,2013年理大在盧旺達的服務學習項目,從電腦培訓到太陽能發電系統安裝,10年來改善了很多盧旺達人的生活,同時,理大師生也能通過項目了解盧旺達,建立友誼。王雪坤指出,2013年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重要一環——民心相通——就是兩國人民互相了解、互相合作,收穫友誼,互利共贏,他認為這是理大在盧旺達服務學習項目的重要意義所在。

王雪坤指出,「一帶一路」把各國人民共同謀求發展的熱情和希望凝聚在一起,盧旺達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協議後,兩國致力推動共同發展,中國幫助盧旺達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包括公路、水電站、醫院、教育項目、農業項目等,推動盧旺達實現戰略轉型。「『一帶一路』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將來一定會獲得更大的發展。」

除了大型基建工程及大型項目外,王雪坤提到,目前「一帶一路」也在推動「小而美」的項目來加強民心相通。在盧旺達欠發達地區,很多農戶生活生產條件比較差,通過類似理工大學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的項目,改善當地人生產生活條件十分重要,「小而美,促進改善當地基礎條件的項目,也是(『一帶一路』)重要項目。」王雪坤說。

理大盧旺達項目對講好中國故事有借鑑作用

對於香港應該怎樣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一問題,王雪坤表示,理大的服務學習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探索。通過各方聯繫,對接各方優勢資源,既幫助當地發展,又提供實踐和開拓眼界的機會。同時,也可以結合一些內地項目,與內地聯手開展各方面工作。

王雪坤認為,理大在盧旺達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項目,對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有借鑑作用,「我和我的盧旺達朋友談起這個項目,他們都豎起大拇指說,『非常好,感謝中國人民,感謝這個項目』,要實實在在通過這些具體項目來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故事在世界上越來越受歡迎,我們要有信心。」王雪坤說,中國的發展成就在國際社會有極大感召力,獲得各國人民歡迎,「我們要敢於走出來,大膽走出來,到世界各地交流,互相對話。」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