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DSE)放榜,4名考生考獲7科5**的好成績成為「狀元」。對於考生而言,能夠在「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考獲好成績,無論是留港讀醫治病救人,還是出國深造鑽研科學,都是值得欣喜的。最重要是,從媒體的報道中看到莘莘學子都有服務香港社會、擁抱國家機遇的熱忱。香港正走在再創新輝煌的大路上,法治穩定、前程無限,學子的遠大志向昭示着香港的美好未來,值得點讚。
每年文憑試放榜,傳媒都會熱衷報道尖子考生的升學選擇。但其實服務社會的方式各有不同,學子也各有不同志向,關鍵是對香港這片土地有感情,認識到這裏是一片熱土福地,可以發展不斷、成就自我,自然就可以凝聚人才。從媒體報道所見,有人自小立志讀醫,有人想教書育人,也有人朝着科學家的目標努力。但最終都是期待他日學成,能貢獻香港、服務港人。用取得7科5**的「狀元」古冰心的話說,自己是香港人,希望做香港真正需要的事情。
香港是青年學子們追夢的樂土。例如6年前與母親一起由內地新來港的梁欣儀,今年考獲5科30分的佳績。她雖然家境清貧,居於劏房,初來港時更要克服廣東話語言難關,但透過自己的刻苦努力,珍惜每一個學習機會,最終成為家人及學校的驕傲。她立志成為老師,傳承香港人堅毅不屈精神,助其他新來港貧困學生積累知識,拓寬視野,為香港未來發展出一分力。她的故事催人奮進、令人動容。
近年西方媒體惡意唱衰香港,總是說香港人才流失,好學生都出國了。但其實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香港從來是一個人才雲集之地。今日出國深造,可以是為他日回港奉獻做準備,何必形容為「棄港」呢?港人不但無需杞人憂天,更要看到,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社會重拾安定繁榮,經濟發展漸上台階,民生矛盾逐漸化解。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香港未來大有可為。隨着本港銳意發展為國際創科中心,產業基礎日益擴闊,無論是想做律師、醫生還是科學家,都可以在香港大展拳腳,這樣的香港對有志青年只會越來越有吸引力。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獨特的優勢,也是香港青年學生的大好發展機遇。在今年年初一項針對文憑試考生的調查中,就有約三成考生有意到內地升學,當中7.1%受訪考生指已採取實際行動申請內地院校。可見國家高速發展的列車不僅是香港繁榮穩定的保障,也是青年學子成就自我的機會所在。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提到,考生不論成績如何,要始終保持積極樂觀態度,只要自強不息,都可為人生打開美好新一頁。同樣地,考生不論如何選擇升學之路,只要以服務香港為己任,以奉獻國家為志向,就是發揮自我的最佳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