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合作出版計劃」推動香港圖書在內地出版。
◆「大灣區合作出版計劃」成果發布會於香港書展首日現場舉行。
◆廣東教育出版社及香港商務印書館代表接受嘉許狀。
◆陳萬雄向記者介紹《看見中國》出版歷程。 尉瑋 攝
◆霍啟剛主編《找到孩子的光》首發。

「大灣區合作出版計劃」見成果

由香港出版總會、廣東省出版集團主辦,香港出版總會、廣東教育出版社承辦的「灣區共讀·文化同根——大灣區合作出版計劃暨文化交流成果發布會」於今年香港書展首日現場舉行。計劃於2021年底正式啟動,獲得了各出版社的熱烈響應,有15間港出版社64種圖書由廣東3間出版社配對出版,顯示粵港出版界的強強聯手助力香港圖書打入內地市場,促進兩地業界交流,亦為打造人文灣區開啟新旅程。◆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主辦方提供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林枬,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劉智鵬、鄧飛等港方嘉賓,與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倪謙,廣東省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肖林等粵方嘉賓,以及粵港兩地多位文化出版界人士出席了發布會現場。

據介紹,「大灣區合作出版計劃」(下稱「計劃」)是香港與內地出版合作的試點項目,於2021年底正式啟動,獲得了各出版社的熱烈響應。計劃旨在推動香港圖書在內地出版,並促進兩地出版界間的交流。首階段有15間香港出版社的64種圖書入選,由廣東3間出版社配對合作,於2022至2023年間陸續出版。

透過出版促雙向交流

劉震表示,「計劃」呼應了二十大報告繁榮文化事業及文化產業的倡導,不但促進了大灣區出版產業的合作與交流,推廣優秀的文化作品,也有助提高粵港兩地出版業的服務品質和效率,「效果相得益彰」。他亦指出,特區政府一直希望為香港出版業界爭取更多開放措施,包括在批發和零售層面達至對香港出版圖書的全面開放,同時也簡化香港圖書進入內地的審批程序,為香港圖書建立進口的綠色通道等,而包括「大灣區合作出版計劃」在內的各項便利措施的逐步實現,都體現了國家對香港出版界的支持。

廣東教育出版社正是此次「計劃」配對的3間內地出版社之一,其社長朱文清認為,與香港出版界開展的版權輸出與引進,讓優秀的香港圖書精品可以與內地讀者見面。整個「計劃」正見證了對打造文化灣區、人文灣區的積極探索。而與香港出版社聯手打造的《看見中國:文物裏的上下五千年》《找到孩子的光:未來孩子的10種關鍵教養》《金庸小說裏的中國歷史》等書都口碑銷量俱佳,「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香港出版總會乃此「計劃」的統籌機構,會長李家駒坦言,香港出版是華文出版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資訊流通、雙語通行等有利條件,出版物在選題創意、內容表述與裝幀印刷上有自身特點,惟香港市場狹小,面對科技的發展、閱讀風氣轉變等影響,出版受到制約。此次「大灣區合作出版計劃」啟動,業界皆寄予厚望。他希望透過「計劃」可以達成三個目標,「一是透過香港和內地出版強強聯手,出版適合內地讀者的圖書品種,豐富出版內容。二是透過兩地合作,加強文化閱讀交流,促進知識普及及傳播。三是獲得在內地出版的機會,可以促進香港出版業的發展,培育新的作家。」

他笑說,本地出版界對整個「計劃」非常興奮和雀躍,「記得當時計劃從公布到截止,只有10天時間,但已有27間出版社申報上百種項目,最後符合資格的項目大概有140項,再經由內地出版社審閱選題後選擇出版。」

盤活資源 盤活選題

「我記得在構想計劃之初,就經常提到整個計劃應該不侷限於過去的版權合作思維,最好是能重新盤活資源,盤活選題。」李家駒強調道。

將原有選題重新盤活,並針對市場進行豐富,這點在「計劃」初階段優秀出版物之一《看見中國:文物裏的上下五千年》中有豐富體現。此套書由廣東教育出版社與商務印書館(香港)聯合出版。香港著名出版人、套書的出版顧問陳萬雄對記者介紹道,該套書前身為他在20多年前所策劃出版的《中國文明傳真》,「當時在香港就很暢銷,這次增加了20多年來新的考古發現和文物資料,版面的編排更加適合青少年、學生閱讀。」

據了解,《看見中國》的策劃團隊吸取了前作的出版經驗,結合對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閱讀大數據和閱讀習慣的研究,在圖片表現力、閱讀順暢性、知識模塊分界等方面都進行了細緻調整。整套書由專業領域的學者合力編寫,以10冊的篇幅,用文獻學和考古學相結合的方法,利用文物串起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生活、文化脈絡。早前,該套書在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亮相,收穫熱烈的討論之餘,銷量亦十分喜人。

陳萬雄表示,香港與內地的出版機制與市場需求有不同,「計劃」有助於香港圖書打入內地市場。「以往我們不能直接進去內地市場,現在可以公開發售,這是好事。從我在香港從事出版幾十年的經驗來說,香港出版的書80%的選題都在內地有市場,問題就是我們是否了解內地市場。兩地市場在讀者口味、銷售營銷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圖書入內地,需要編輯的加工和調整,也需要懂內地市場的出版社來進行修改。」這次套書在內地出版,陳萬雄也參與了當下流行的「直播帶貨」,笑言真是幾十年來第一次,「十分新鮮!」

霍啟剛主編《找到孩子的光》首發

發布會現場,「大灣區合作出版計劃」的最新成果——由霍啟剛主編的新書《找到孩子的光:未來孩子的10種關鍵教養》亦首次亮相。該書講述了10對來自商界、體育界、科技界、演藝界、醫護界、法律界等不同專業領域的新時代家長,以各自的拚搏成長與專業經驗,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們培養成才,回應了新時代家庭如何怎樣培養下一代的問題。

霍啟剛笑言,這是自己第一次做主編,是新奇嘗試。「養育下一代沒有『天書』。」他說,自己孩子還小,似乎很難來分享培育、教育等經驗,於是想到透過不同背景家長的經驗來展現。

他亦表示,「大灣區合作出版計劃」有助於粵港兩地出版業界的雙向了解。據介紹,初階段之後,「計劃」將繼續推行,將有更多香港優質圖書以合作出版的形式在內地出版發行。同時,也將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推動港澳青少年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成就,共創大灣區未來美好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