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如今在人流密集場所幾乎無處不在。(記者郭瀚林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瀚林 凱雷 北京報道)如今在內地的餐廳、候車室、商超等公共場所,掃碼租用的共享充電寶隨處可見,但共享充電寶的「性價比」問題近期卻備受爭議。不少消費者反映,共享充電寶的價格越來越高,而充電質量卻越來越低,借還時的服務質量也堪憂,有網友總結共享充電寶現在「又貴又慢又難還」。

記者調查發現,北京市各品牌的共享充電寶從去年開始普遍提價,從1元到1.5元每小時漲到現在的4元起步,而且只要超時就要增加一個時間單位的費用。一位北京市民小鍾在租借使用共享充電寶後,找歸還點花了些時間,使用時長一小時零三分就花費了8元。他還表示之前還有次趕火車,在火車站沒找到歸還點,最後被扣了40多元。面對共享充電寶漲價的現象,不少用戶表示「快用不起了」。

記者在北京市各大商場掃了街電、來電、怪獸充電、美團四個目前主流品牌的共享充電寶,它們大多數以1小時為計費單位,消費者租借超過2-3分鐘,就要按照1小時收費。價格方面,這些共享充電寶的每小時租借費用都在4元以上,這個價格比共享充電寶剛進入市場時翻了好幾倍,每24小時封頂價格也從30元到50 元不等,總封頂價格都是99元。而網上購買一台大容量的充電寶通常只需六七十元。

充能一小時手機電量未過半

除了價格高昂,共享充電寶的服務質量也讓消費者不滿意,許多用戶反映共享充電寶的充電速度很低下。北京市民王曉琳女士對記者表示:「總感覺共享充電寶充電速度很慢,有一次我在餐廳吃飯借了一台充電寶用,飯都吃完了才充了20%,還沒到家電就掉完了。」另一位市民楊女士也認為,共享充電寶明顯跟自己買的不太一樣,有次自己用完了充電寶全部電量,結果手機只充電50%,如果開着視頻之類的應用,充電速度可能還趕不上掉電的速度。

據記者親身體驗,共享充電寶的充電效率明顯低於普通充電寶。記者使用一台街電共享充電寶1小時能給iPhone13手機充電約40%,而自備的充電寶則在1小時內幾乎可以全部充滿。記者隨後撥打投訴電話詢問,客服人員回覆可能是因為該網點提供的共享充電寶長期未更新,電池質量已經衰減。一些消費者則認為,服務商可能吃準了消費者急用的心理,故意降速提價。

共享充電寶除了價格上漲、充電低效等問題,實際使用中還經常碰到租借後無處歸還的情況。一位任小姐說有次她下班回家前在公司附近借了充電寶後,查詢到自家附近有歸還點,最後卻並沒有找到這個品牌的共享充電站,最後被扣了60元。許多市民對記者表示已經不再使用共享充電寶,而是出門時自備一台高功率充電寶。

記者調查得知,共享充電寶在推出初期每小時收費通常僅為0.5元,到現在已經足足翻了8倍,為什麼共享充電寶能漲價到這麼高呢?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韓斌認為,共享充電寶誕生於2015年前後的「共享經濟」風口時期,資本降溫後以前的那種運營機構靠融資來補貼消費者的模式不再適用,實現盈利要求日益迫切,商家必然會進行一些價格調整。此外,充電寶本身消耗率也是比較高的,面對巨大的資金缺口,經營者往往無法及時給產品更新換代。

共享充電寶較低的「性價比」讓許多消費者放棄了使用。(記者郭瀚林 攝)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