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為強化香港基層醫療健康系統,特區政府於去年《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透過「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資助市民在私營醫療界別及早識別出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醫務衞生局昨日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透露了計劃的更多細節:政府將在篩查階段為每名參加市民提供一次性192元定額資助,參加者需同時自掏120元。被診斷為血糖偏高者,或確診糖尿病、高血壓的病人,分別可每年獲得最多4次及6次資助診症。在治療階段,政府會每次資助162元診症費用,病人要支付醫生訂明的共付額,建議參考水平為每次150元。至於特定化驗、護士診所及專職醫療服務,政府會就所需服務逐項或每次提供部分資助,參加者要支付餘下費用(見表)。醫務衞生局將於今年第三季進一步公布計劃詳情。
醫衞局提交的文件介紹,「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由跨專業的醫療團隊協作,並提供篩查診症、治療診症、化驗、藥物,以及護士和專職醫療服務。45歲或以上、沒有已知高血壓或糖尿病或相關症狀的香港居民,在同意登記成為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並在醫健通與相關服務提供者共享資料後,就可以選擇載列在《基層醫療指南》的家庭醫生並透過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進行配對。
計劃採納政府與參加者共同付費模式,政府會為計劃提供資助以鼓勵市民參與,參加的市民亦須支付部分服務成本,為自身健康作出承擔。計劃下的篩查將包括血壓測量及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紅素的血液測試,若篩查結果診斷為血糖偏高,參加者將可按臨床情況獲得個人生活方式調整的建議,並可於每年度獲最多4次資助診症。若確診為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可獲資助相關併發症的篩查和長期治療方案,並透過為其管理病情的家庭醫生獲得資助檢驗和藥物治療,每年度可獲最多6次資助診症。計劃將透過策略採購統籌處以中央採購模式外判化驗服務,以便利家庭醫生以相宜價格為患者進行所需檢驗。
治療倡每次150元 收費須透明
在該計劃下的篩查階段,參加者暫定需自費120元,已包括所有篩查診症、相關化驗及檢查的費用。在治療階段,建議病人每次支付150元,政府則資助162元,醫生必須確保收費透明。診症費用已包括控制糖尿病和血壓的藥物及常用的偶發性疾病等基本藥物,病人無須額外付費。
政府會每季向醫生就每位參加市民的慢性藥物提供103.5元資助藥費,同時亦會為醫生安排以優惠價格向指定藥物供應商採購計劃中指定的藥物。至於病人如需接受特定化驗及護士診所服務,政府亦會提供部分資助。
設醫患夥伴獎勵 達標有賞
醫管局和家庭醫生將根據併發症篩查的風險分級評估,提供專科診症支援。7個聯網將設指定診症安排,按照訂明的轉介標準和指引,提供屬於一次性質的專科診症服務,並制訂護理計劃,然後由家庭醫生作出跟進。
家庭醫生亦可根據現有慣常機制,轉介參加者到醫管局轄下的專科門診接受第二層醫療服務。
計劃設有醫患夥伴達標獎勵,所有符合目標的病人可於達標後的下一個個人計劃年度開始時,第一次受資助治療診症共付額將最高獲扣減150元。醫生在病人血糖及血壓控制方面達到既定百分比下,亦可獲相應的獎勵金額。

業界憂資助額偏低病人難用好藥
翻查資料,地區康健中心篩查慢性病計劃,特區政府對每位醫生的看症資助高達250元,但「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資助卻縮水至192元。有醫學界人士表示雖然支持計劃原意,但認為資助額偏低,且亦難以讓病人獲得較好的藥物。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現時在屋邨等較基層地區執業的私家醫生,每次普通診症連藥物的收費約為300元至500元,「香港私家醫生的收費向來不是開天殺價,比新加坡及美國等地遠遠為低,政府如能將資助額提高30元會比較合理。」
藥冊僅兩款糖尿病舊藥合要求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下,政府每季向醫生就每名參加者的慢性藥物提供103.5元藥費資助,林哲玄認為出手太「孤寒」,「即使政府會為醫生安排以優惠價格向藥物供應商採購指定的藥物,但一季才得103.5元,平均每天才1.1元。」他舉例指出,藥物名冊上只有兩款糖尿病舊藥合要求,「其實有較新、質素好一點的藥可以令患者較易控制糖尿指數,且就算一餐半餐稍為放鬆戒口的程度都得,但該計劃卻不能用新藥。」他並指出,若患者出現偶發性疾病例如痛風時,「要替他打止痛針及讓他吃消炎藥等,成本可能為200元,但計劃卻沒有向醫生提供這些額外資助,是要醫生自費抑或在病人這麼辛苦時仍要轉介往急症室?」他希望政府做好計劃的檢討工作。
本身是家庭醫生的西醫工會前會長楊超發表示,私家醫生為病人進行篩查的成本約300元至400元,政府資助192元加上病人支付120元,屬合理水平,問題是藥物資助過低,「每種新藥每月費用400元至500元,希望政府再考慮建議收費水平,如果訂得太低,可能較少醫生參與計劃。」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病人在篩查階段要支付120元,其後每次付約150元診金,收費水平相對低廉,相信很多市民都能負擔,但領取綜援的基層市民就未必參加計劃,建議政府針對低收入群組提供豁免收費的安排。他同時建議政府擴闊指定藥物名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