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28日,香港中文大學北京中心在京舉行成立典禮。港中大負責人表示,新成立的北京中心是港中大在北京的聯絡樞紐,承擔大學在北京推動教育與研究發展的使命,致力推進學術交流與科研發展,加深與內地高校的密切合作。港中大北京中心將會通過論壇、研討會等學術活動,在北京與各大機構及高校開展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深化產學研合作夥伴關係。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在致辭中介紹,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有着無可取代的地位。京港兩地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形成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局面。北京中心的合作發展動向包括港中大創博館 (CUHK InnoPort)籌劃落戶北京,凝聚並拓展港中大校內外的創業創新力量,讓教研人員、學生與校友、業界夥伴,在北京共建港中大創新創業生態圈。北京正在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港中大將積極參與。除此之外,港中大正積極商討成為發起單位或理事單位,加入國家(中關村)火炬科創學院的發展,以北京中心為平台,提供全方位成果轉化及知識轉移的支持。
助力京港發展「雙向賦能」
港中大與合作夥伴在儀式上簽署了兩份合作交流備忘錄,其中,與北京市人才工作局的備忘錄將共同促進港中大各院系與北京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其他機構在多方面開展合作計劃。國家(中關村)火炬科創學院與港中大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簽署的備忘錄,將致力推動兩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合作。
在28日的成立典禮上,北京市副市長劉宇輝祝賀港中大建校六十周年,對於北京中心的成立表示歡迎並予以期待。劉宇輝在致辭中表示,長期以來,香港與內地人才交流不斷深化,特別是與北京人才領域合作更是歷史悠久、成果豐碩。依託國家(中關村)火炬科創學院、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等重大創新平台,深化交流合作,創造成長成才機會,助力京港兩地人才「雙向奔赴」,助力京港發展「雙向賦能」,讓更多京港兩地人才在服務國家戰略、共享城市機遇中實現更大的價值。
港中大上海中心8月開幕
據悉,1997年香港回歸時,港中大於同年設立首個北京聯絡處。是次成立的北京中心連同今年8月將正式開幕的港中大上海中心,以及港中大在大灣區的多項建設,構建成廣闊的港中大內地網絡,促進官產學研互動合作。此外,港中大與故宮博物院還在學術研究、展覽策劃、人才培養、人員互訪等領域合作,確保雙方將共同舉辦的「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於9月在故宮順利開幕。
多間中外名校在京設中心
近年來,包括世界名校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都在北京設立了北京中心,由香港大學獨資建立的北京中心亦緊隨其後。港大經管學院院長蔡洪濱曾在2021年4月的開幕儀式上致辭時說,港大北京中心的到來雖遲但未晚。他認為,北京中心的成立,表明港大回歸了建校時的初心——「為中國而立」。
根據公開報道,上述大學的北京中心均有安排校友學員的參訪活動。其中港大除安排學員參訪相關政府部門及商業金融機構等活動外,還定期聯合各方菁英代表共同舉辦國際論壇,彰顯地區國際影響力。不定期開展各種文體、創業項目推薦、慈善晚宴等各類活動,為港大校友提供交流切磋、互動共進的機會與場地和學習平台。
段崇智:為京港培養更多人才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28日在港中大北京中心成立典禮致辭中表示,港中大將全力推進北京中心的建設與發展,為國家、北京及香港培養更多人才,為港中大在內地發展揭開更輝煌的篇章。
段崇智表示,香港中文大學北京中心的成立,是該校在內地發展的重點部署,旨在促進創新型專業人才的培養,跨領域科創合作及學術交流。北京中心也是港中大在北京的聯絡樞紐,便利港中大拓展在內地的各項工作,支持校友活動,加強港中大與策略夥伴的合作。
此外,段崇智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還指出,大學有三條腿:教育、學術研究和服務社會,港中大北京中心在這三面都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教學方面可以與北京各個高校展開合作;學術研究方面,港中大有很多研究需要內地平台開展,比如中國傳統與文化,在北京展開最好;服務社會方面,北京中心可以為內地校友等提供服務。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任鄭偉源在致辭時表示,港中大成立北京中心,致力促進大學在北京與各大機構和高校進行科研與學術學生交流,積極開展教育、科技、人才領域的各方面合作,建立一個由學者、企業家以及校友們組成的產學研合作平台,並為在北京的港中大學生和校友們提供創新創業資源,推動香港年輕一代融入內地的經濟教育和科技發展。
港駐京辦主任:人才是推動創科發展關鍵要素
鄭偉源指出,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人才是推動創科發展的關鍵要素,香港需要更多創科人才。香港特區政府在內地和海外辦事處成立「招商引才專組」,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吸引高端、專業人才和世界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到香港發展。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與香港各大專院校攜手合作,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為建設國家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充分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得天獨厚的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