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早前公布,正計劃最快於7月後,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放射性物質「氚」的核污水排入海洋,引發外界疑慮,據共同社報道,該核電站將於7月起接受普通旅行團參觀,旨在增加公眾對核污水排放計劃的了解,但警告預計參觀者會受到0.03毫希的輻射污染。
東電此前只容許核電相關人士、研修人員及當地居民等組團參觀福島第一核電站。報道指出,今次開放予公眾的行程,將由獲認證的旅行社承辦,全程約2.5小時,參加者會乘坐巴士參觀處理核污水的設備及儲存罐,之後下車從距離約100米的高台,觀看2011年3月11日發生過堆芯熔化和氫氣爆炸的1號至4號機組反應堆廠房。導賞員會使用瓶裝樣本講解如何處理核污水。
參觀者須穿長袖衫褲
據東電表示,在行程中,參加者預計受到的輻射量約為0.03毫希,他們必須穿着長袖衫褲並出示身份證明,孕婦和初中以下人士不可參加。共同社指出,東電這次開放予公眾參觀,是希望增加民眾對核電站反應堆報廢工作的了解,為將經過處理的核污水排入海洋鋪路。
中新網昨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自下月起開啟面向普通旅行團的「參觀之旅」計劃匪夷所思,正是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在核污水排海問題上企圖混淆視聽的最新嘗試。
文章稱,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後,日方長期誤導公眾,千方百計「洗白」核污水排海問題。首先,東電曾聲稱到今年夏秋之際,核污水將「無處可存」。但實際上,核電站周邊有大片已成「無人區」的土地,完全可用來建造設施,解決核污水儲存問題。環保組織「日本地球之友」曾計算,在核電站周邊短期內不可能作其他用途的土地上建造污水罐,可儲存約48年的污水量。
其次,東電稱為能在2041年至2051年間達成福島第一核電站徹底報廢的目標,核污水排海勢在必行。但事實上,日本專家組提出過「固態化掩埋」、「電解處理」、「水蒸氣排入大氣」、「沿管道排入地底深處」等多種方案,也有外國專家提出過長期儲存等更安全穩妥的方案。最終日方選擇看似成本最低、實則危害海洋環境和公眾健康的「排海」處理方式,讓全世界為日本自己的盤算買單。
處理污水關鍵技術尚未成熟
第三,日本政府極力渲染處理後的核污水乾淨安全「可以飲用」,但處理核污水的關鍵「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的技術並不成熟,在運行中曾多次出現故障。日方公布的結果顯示,近70%處理後的核污水仍不達標;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海魚,更出現放射性元素含量超標情況。
將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計劃,在日本國內外引發強烈擔憂和堅決抗議,如今試圖向普通遊客兜售「福島遊」這一令人困惑的行為,並不能促進外界「理解」,只會暴露出日本對待福島核事故不負責任的態度。日方應正視福島核污水問題,停止轉移視線,認識到散布謠言、蒙蔽公眾、逃避責任和獨斷專行都無助解決問題,只會損人害己,進一步失信於國際社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