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團來到佛山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工合空間。
◆工合空間港籍CEO向考察團介紹佛山的實習機會。
◆簽訂師生實踐合作備忘錄。
◆考察團成員了解大灣區雙創資訊。
◆了解最新款數字虛擬人。

中學校長冀引入內地創科先進手法 完善港STEAM教育

在香港中聯辦教科部、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6月14日至15日,香港中文中學聯會大灣區考察團一行超過30人在佛山考察交流,一眾中學校長、教師在眾創空間、科企、歷史文化街區等進行務實交流,並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校長們均表示,除了參與公民科考察這一「規定動作」之外,學校期待結合校本課程和教學規劃,在灣區內地開展學生實習實踐的「自選動作」,推動開展深度、靈活、個性化的校外實踐,並有意將大灣區內地的最新創新科技、STEAM教育先進做法,引入學校教學工作,為學生們成長、成才開拓更多空間。◆文 /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佛山報道

此次校長參訪團由香港中文中學聯會組織,包括近10所學校的校長,部分教職工亦有份參與。參訪團首站抵達緊鄰廣州南站的佛山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工合空間,這是特區政府和廣東省首批認定的10家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之一,累計孵化創業團隊逾百家,近半來自港澳。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工合空間面積拓展至超過1,800平方米,港人運營、港式空間設計,軟硬件設施為參訪團所驚嘆。

嘉諾撒培德學院主任利昆諭在數碼港大灣區青年創業計劃政策宣傳欄旁久久駐足,仔細查看政策條款。「很多創新創業、比賽信息多是面向大學生等青年群體,中學師生獲取這些信息的渠道有限。事實上,更應該在中學階段就讓學生了解這些政策信息,愈早愈好,一條有用的資訊也許就能讓他們提早規劃未來學業和人生方向。」利昆諭說,校長和老師是最佳的信息傳遞者,回校後,會把此次考察的所觀所感帶給老師和學生。

工合空間為港青提供實習機會

除了雙創服務,工合空間近年亦將服務範圍拓展至鄉村振興、兩地交流培訓等多領域,服務範圍拓展至全國多地。工合空間CEO、香港青年葉興華說:「如今,工合空間有很豐富的業務形態、服務模式,可以為包括中學生在內的香港青少年,提供豐富的實習實踐機會。我們下一步計劃是做大灣區超級『強』聯繫人,履行『強』社會責任,發展『強』的資源連接能力。」

其間,香港中文中學聯會與工合空間簽訂合作備忘錄,從定制適合大灣區發展的專業有序路線及培訓課程、掛牌香港中文學校青少年實習基地、推薦師生校友的初創項目落地孵化並給予優惠、定期提供大灣區雙創機遇和政策信息等多方面開展合作。

近年來,香港中小學校愈來愈重視STEAM教育,特區政府亦加大資金支持。不過,當前,STEAM教育存在體系不完善,科技運用不夠多,甚至資金閒置的難題。如何借助內地創新科技、先進做法,成為校長們關心的焦點。

果力智能是一家總部位於深圳的人工智能教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覆蓋了從小學到中學的K12人工智能教育方案,並在安徽設有機器人製造基地。該公司董事高博是一名活躍在粵港兩地的香港青年,在分享會上上詳細介紹了公司以及內地業界在運用創新科技開展STEAM教育的做法。他表示,香港的人才梯隊是倒金字塔式的,高校人才很多,但主要吸引的是全球人才,而本地中小學階段,人才培養與高校存在一定脫節的現象。

「香港是最應該發展創新科技的,但不成體系的STEAM教育給人才梯隊建設帶來諸多挑戰,很多中學生選擇醫學、法律、金融,創新科技被認為前途不大。」高博認為,作為連接國內外的國際化大都市,香港完全有條件成為全球STEAM教育高地,接下來,要打造生態,引入賽事,制定規則和標準。

兩地可於STEAM優勢互補

香港浸信會聯合聯會專業學院校長陳炳祥對此表示認同,該校一半的課程涉及STEAM教育,他期待引入像果力智能這類科企的STEAM教育相關軟件和硬件設備,融入到學校課程當中。他認為,STEAM教育方面,兩地可以優勢互補,但內地可以補充到香港的會更多。「當前,香港的很多IT老師都是從海外引進的,他們應該融合更多內地創新科技元素和知識。」

考察團還到以數字創意為核心的廣東元展科技有限公司,參觀企業元宇宙三面互動大屏、虛擬數字人、數字展廳,體驗數字感知交互等沉浸式文旅產品。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校長蔡子良直言「很震撼」,他說,香港中小學電腦課程的操作、設計,很少有三維空間視像構建這樣的技術和模型。教師們認為,像這樣的技術和模型,很適合學校教學和學習。

香港中文中學聯會主席、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校長梁冠芬表示,此次參觀和體驗內地STEAM教育的設備和技術後,將推動相關合作。比如聯會此前建設了一個虛擬中華文物博物館,讓香港中學生接受中國歷史、傳統文化學習。接下來可以考慮引入內地數字虛擬技術,讓文物呈現更逼真、更生動,歷史知識脈絡更直觀、清晰。

此次考察後,各大校長紛紛表示,今年暑假開始,將陸續組織本校學生到內地考察,開展更深入、個性化的實習實踐。同時,推動學校與內地科企、機構等的對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