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討論多時的行業輸入勞工計劃終有定案。香港特區政府昨日公布,建造業和運輸業(包括航空業)的外勞配額上限合共為2萬人,建造業外勞與本地勞工比例為1:2,料最快下月接受申請、一兩個月內完成審批。建造業配額1.2萬人,須居於工地搭建的宿舍或原本用作社區隔離設施的元朗潭尾中央宿舍。運輸業外勞大部分居於內地,故可即日往返香港,或由僱主在服務區域附近安排住宿。引入的司機勞工需持有非本地小汽車駕駛執照一年或以上,來港後須有約10至12小時路面實習,通過駕駛執照考試、職前培訓等。
特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昨日率領多名官員出席就輸入勞工安排舉行的記者會。他表示,特區政府不會容許人力短缺成為阻礙香港復甦、窒礙經濟發展、影響民生的「瓶頸」,因此決定在建造業及運輸業(包括航空業)推行輸入勞工計劃,同時優化現行「補充勞工計劃」。
他強調,「本地勞工優先」繼續是政府人力政策的基礎,輸入勞工的工資亦不可低於相關職位的中位工資。僱主要為每名輸入勞工每月繳付400元「僱員再培訓徵款」,相關徵款會全數供僱員再培訓局加強培訓及再培訓本地勞工。
勞工及副利局局長孫玉菡強調,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勞顧會,故會每半年定期就行業計劃向勞顧會匯報。
優先供應公營工程項目
建造業是今次輸入勞工計劃的大戶。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引用建造業議會的數據指出,預料2027年香港熟練、半熟練工人及技術員會出現逾4萬人的缺口,今次建造業輸入勞工配額上限為1.2萬人,仍低於預測的短缺數字。新計劃下的配額會優先考慮供基建、房屋、鐵路及醫院等公營工程項目,其項目價值要超過10億元;私營項目則必須要證明其引入的勞工真的在香港非常短缺。
甯漢豪表示,計劃下輸入的建造業勞工必須於獲批申請的工程項目和所屬地盤工作,與本地勞工的人數比例為1:2,有別於現行「補充勞工計劃」下公營工程項目可獲得豁免的做法。特區政府會重啓建造業議會下的「短期勞動力供應專責小組」,由勞資雙方就合資格短缺工種和工資中位數進行磋商,並向政府提出建議,最終由政府跨部門委員會負責審批。
建造業僱主須安排住宿
考慮到建造業輸入量比較多,或令社會擔心刺激房價,因此政府建議設住宿安排規定,如僱主為他們在港提供住宿,必須居於工地內搭建的宿舍;或位於元朗潭尾的中央宿舍,後者會由建造業議會管理,料有8,000個宿位,將加裝活動室、多用途室及煮食空間,但要先向城規會提出臨時用途申請,料今年10月啟用。
運輸行業則細分為航空業及公共小巴/客車行業。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航空業的人手在疫情期間大幅減少,直接影響機場的有效運作,甚至拖慢航空業以至香港經濟整體的復甦步伐,因此建議針對10個人手短缺嚴峻、本地招聘亦有困難的前線工種輸入勞工,配額上限為6,300個,僱主必須是與機管局有直接合約關係的航空業相關公司。
機場外勞即日往返兩地
在住宿方面,他表示,由於機場臨近港珠澳大橋,估計絕大部分輸入勞工會居於內地,機管局將統籌跨境交通,讓僱員即日來回機場工作,特區政府會有監管機制,防止濫用或違規情況。
特區政府又建議針對陸路公共交通行業推出配額上限1,700個的輸入勞工計劃,包括900個為公共小巴司機、800個則為客車司機,分別佔相關行業大約一半空缺。有關司機須持有獲運輸署認可的非本地小汽車駕駛執照一年或以上,之後亦要接受約10至12個小時的路面駕駛訓練和實習,再通過駕駛考試及職前課程,以熟習香港的路面情況。
香港機場管理局歡迎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將聯同參與計劃的僱主一起資助本地前線機場員工的交通費用,並會與政府商討落實細節。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相信,有條件為建造業外勞提供宿舍,「那邊(潭尾中央宿舍)有8,000人住,現時共1.2萬名外勞,4,000人有些在深圳住、有些在地盤住,應該可以解決到(住宿)問題。」
建造運輸業輸入外勞計劃簡介
航空行業
工種:缺人嚴峻的10個前線非管理級工種,如地勤、機坪服務員、機艙工作員、飛機維修技工/技術員等
配額上限:6,300人
住宿安排:即日返內地過夜,每天由機管局統籌跨境交通接送
對本地勞工的支援:僱主須就每名外勞向機管局繳交每月400元,機管局亦會每年額外撥出與總額相若的款項,減輕本地前線機場員工的交通費負擔

建造業
外勞類別:技術工人、技術人員和工地監督人員
工種:必須為建造業人力預測結果下的短缺工種
配額上限:12,000人
合資格工程項目:
‧優先考慮公營工程項目、項目價值超過10億元
‧私型工程項目則須具特殊需要
外勞人數上限與本地工人比例:1:2
住宿安排:必須居於工地宿舍或設於潭尾的中央宿舍
對本地勞工的保障:申請人須提供本地勞工的額外培訓名額,不少於獲批輸入配額的10%

運輸業
工種:公共小巴司機/客車司機
配額上限:1,700人(900個小巴司機配額;800個客車司機配額)
申請資格:行走固定路線的公共小巴營辦商、行走預先指定路線的本地客車和跨境直通巴士營辦商
入職要求:持有私家車/輕型貨車的獲認可非本地駕駛執照一年或以上,並通過所駕駛車種的駕駛考試、職前課程及最少10小時實習訓練
住宿安排:大部分跨境直通巴外勞司機於內地居住,其他工種則由僱主在服務區域附近安排住宿
對本地勞工的支援:為本地司機提供輸入司機接受的培訓

資料來源:香港特區政府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特首:輸入外勞堅守三原則
(記者 文森)香港特區政府昨日公布輸入勞工的細節安排,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表示,有關政策的三大原則是要保障本地工人利益,首要確保本地勞工就業優先,第二是保障本地勞工的工資收入不被拖低;第三是以培育和增加本地勞工為主,引入外來勞工僅是輔助性質,而非永久性措施。

李家超表示,香港社會疫後全面復常,多個行業特別是人力密集行業及工種都反映勞工短缺,勞工短缺不但使行業營運出現問題,「如果我們不處理,整個社會都會受影響,包括我們的服務變差,不能達到要求;我們的經濟發展會被嚴重影響;我們的競爭力更加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必須處理這個問題。」
針對有關問題,政府的應對方案包括有限度輸入勞工,並會遵從三項原則:
一、保障本地勞工就業優先,如要輸入勞工,只針對人力明顯不足的行業,以解決有關行業的迫切人手短缺問題;
二、保障本地勞工的工資收入,輸入勞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相關職位的工資中位數;
三、以培育和增加本地勞工為主,引入外來勞工是輔助性及非永久性措施。
李家超強調,今次輸入外勞計劃是經過政府詳細的判斷,是有限度的輸入,其次是針對個別行業明顯有人手短缺情況,需要關注,過程中政府跟不同業界和相關人士溝通,亦會重視勞顧會的角色。
他同時承諾,特區政府會繼續加強職業教育及培訓工作,着力培訓本地工人,吸引工人重投勞工市場,以多元措施減少人力短缺,包括透過與業界擴大招聘、培訓、增強技能、簡化工序、改善工作環境、推廣科技應用、提升生產力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