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空之王》網播定檔6月16日。
◆《長空之王》導演劉曉世希望還有拍類似電影的機會。
◆王一博在拍攝過程中要經歷各種體能測試與挑戰。
◆演員胡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夏微 上海報道)由王一博、胡軍、于適主演的《長空之王》拿下五一檔電影票房冠軍後,熱度始終未退。適逢第二十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6月12日優酷官宣《長空之王》網播定檔6月16日。雖然海內外好評如潮,但導演劉曉世仍覺有遺憾,「《長空之王》從2019年開始寫劇本到今年上映經歷了四年時間,這四年當中影視技術的生產手段、放映的設備和手段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如果說劇本不變,我今年重新再拍一遍,它可能是另外一個樣子。」

12日舉行的第二十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電影論壇「未來的電影」:電影新技術應用與製作創新論壇上,海內外的影人就科技賦能電影發展展開討論。劉曉世直言,他十分關注新興技術對內容實現的可能性的支持,以及傳統與新興多技術手段的融合。

劉曉世稱,為了給觀眾一種沉浸式的飛行體驗,《長空之王》的製作團隊在前期做了特別多的嘗試。開拍之前大概一年左右,劉曉世曾親自坐直升機飛上5,500米的高度,用8K攝像機去採集山川、河流、天空這些素材。另外再結合一些視效,只為給演員提供沉浸式的表演體驗。

胡軍懼真機體驗般的「滾轉」

「戰鬥機在天空中從水平方向到90度的大仰角或者110度的仰角,需要0.5秒或者0.2秒。如果想要王一博或者胡軍在表演過程中呈現出這種體驗,我們必須要在他表演的時候給他這種技術的支撑。」 劉曉世透露,除了畫面上下足功夫,製作團隊還花了很長時間研究機械裝置,最終實現了在模型中同樣做到真機體驗般的滾轉(指戰鬥機繞着縱軸的旋轉運動)、俯仰。「只有這樣,對於急速下墜或者是爬升所帶來的那種刺激和緊張感,演員才會在表演的時候自動帶出來。」

提及滾轉,劉曉世直言主演們十分不易,因為影片中角色所要經歷的各種體能測試與挑戰,在拍攝時演員都要經歷無數遍。「胡軍老師就對滾轉挺恐懼的,他跟我說了好幾次,能不能意思一下就行了,他說我受不了。」劉曉世介紹,拍攝時對於過載程度的模擬可以說是非常真實,「比如說在滾轉或者俯仰的時候面部充血發紅,脖子充血,眼睛充血都會體驗出來。」而這次都是得益於真實的機械裝置的輔助,是科技手段對電影製作的助力,這是演員靠表演、靠憋氣所呈現不出的效果。

「我們做了4架1:5的殲-16的模型,長度是5米7,是個龐然大物,如果它只是在空中飛行的話,我們基本上看不出來這個飛機是假的。」 談及製作團隊下的苦功,劉曉世笑言,「它可以模擬失速尾旋和眼鏡蛇機動,它的推重比可以到11,在空中有很好的機動性能,甚至有的飛機設計師看到這個方案之後,說這個掛上導彈就可以直接打仗了,確實非常酷。」

此前的採訪中主創團隊曾透露《長空之王》或有續集。但劉曉世在13日的金爵會客廳中也表示,創作的遺憾不能靠拍續集來完成。不過,與飛行器有着很深情緣的他也直言,《長空之王》確實沒拍過癮,希望還有拍類似電影的機會,但不一定是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