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多項大型基建工程即將上馬。(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有多項大型基建工程即將上馬,惟香港勞動人口由2018年年中約400萬人高位,回落到最新約377萬人,流失20多萬人,多個行業都表示請人難。消息指,特區政府研究透過「特別計劃」為建造業和運輸業輸入外勞,最快今日公布輸入最少一萬名建造業外勞,以及八千名運輸業外勞。

消息人士表示,特區政府最快今日公布建築業及運輸業外勞「特別計劃」的細節,初步傾向該計劃的外勞申請不經勞顧會審批,涵蓋建築、交通運輸和機場前線員工。根據建造業議會估算,若不輸入外勞,直至2027年香港建造業會有4萬個空缺,相信輸入外勞補充會有幫助。

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指出:「千萬不要以為我們貪廉價勞工,因為原則上我們同意,用(行業月入)中位數加上住宿安排等,一點不比本地招聘便宜。希望能在一些大型基建項目或大地盤供應所謂宿舍在地盤,不需要工人四圍走,以免管理困難。」

運輸業輸入外勞不包括的哥

至於運輸業輸入外勞的初步構思,涵蓋小巴、旅遊巴司機,但不包括的士司機,運輸業外勞要先持有當地私家車駕駛執照,來港後亦須參與駕駛課程和通過相關車種的駕駛考試。消息人士解釋,的士業雖然同樣嚴重缺人,但由於外勞司機需更多時間認路,而的士司機的行走路線不固定,難以聘用不熟路的外勞司機。

香港的士業議會亦同意有關安排,該會主席黃卓邦表示:「他(司機)需要提供點對點服務,也需要對交通情況十分了解,甚至有特別的反應,去了解乘客的需要。其他交通工具,有特定路線,特定運作時間,運作模式恐怕比較容易。我們的士就比較困難。」

不過,他承認業界人手流失,令服務質素受影響。議會委託恒生大學於4月至5月進行的士服務質素問卷調查,訪問約1,200名乘客(包括本地居民和遊客),結果顯示,香港的士整體服務素質評分平均值為58.4分(滿分100分),相對2019年的65.4分下跌7分。

黃卓邦表示,老年化也是一個大的問題,至於這會不會延伸影響的士服務水平,他相信是一個原因。不過,與年齡毫無關係,老年化是指整個的士市場,可以選擇的司機比較少。他建議現時透過運輸署的士司機嘉許計劃,表揚優秀司機,相信有助推動優質服務。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