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李陽波西安報道)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6月10日是我國第18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陝西省文物局與秘魯文化部聯合主辦的「消失的文明——印加人和帝國四方之地」大型展覽,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正式開展。168件(組)來自秘魯14家博物館的精美文物,不僅充分展現了印加人在建築、手工藝、音樂、美術、農業等方面創造的獨特文化,同時亦帶領觀眾穿越時空,一起探尋那段曾經無比輝煌但又突然消失的神秘文明。

陝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徐明非,秘魯共和國駐中國大使馬爾科·巴拉雷索等雙方代表共同出席開幕式並剪綵。
文物類別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在之後的近400年裏,人們幾乎遺忘了印加文明的存在,直到百年前開始的考古發掘,印加文明得以重現天日。其綿延萬里的王室道路、巨大堅固的石頭建築、巧妙設計的灌溉系統、連片成群的山區梯田和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等遺跡遺物,令人嘆為觀止。


本次展覽分為「精彩的前奏:公元12世紀前的安第斯文明」和「輝煌的頂峰:公元12世紀至16世紀的印加帝國」兩大部分。展出的168件(組)精美文物類別豐富,有骨器、陶瓷、金屬、石器、木器、紡織品、繪畫和木乃伊等,均為反映印加帝國和安第斯文明的重要物證,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在開幕式上表示,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中國和秘魯同為世界文明古國,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共同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古代文明。此次展覽搭建了一座相互理解、相互溝通的橋樑,讓中國觀眾能夠有幸深入了解來自遙遠南美洲的古安第斯文明。

深入體會異域文明文化魅力
展覽現場,一件手握木棍與盾牌的戰士形陶瓶引人關注。這件文物為陶瓷雕塑,一個跪着的男子拿着方形盾牌和戰鬥木棍,戴着巨大的耳軸和精緻的頭部裝備,完美體現了秘魯古莫切陶瓷藝術所彰顯的自然主義、豐富多彩的主題及敘述性等特點。

「本次展覽開幕適逢中秘建交52周年和兩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締結10周年。」秘魯共和國駐中國大使馬爾科·巴拉雷索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展覽跨越萬里重洋來到中國展出,既彰顯了中秘兩個世界文明古國之間文化交流和經濟合作的悠久歷史,也預示了兩國不斷深化雙邊關係,加強多領域合作的巨大潛力。相信展覽將成為兩國人民增進了解、鞏固友誼的催化劑,培育出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共同進步的強大紐帶。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侯寧彬亦表示,本次展覽向中國觀眾介紹印加帝國國家形態、社會組織、文化制度以及印加人和自然之間的多重關係,旨在讓公眾深入體會異域文明的文化魅力。據悉,本次展覽為期3個月,將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第五展廳一直展至9月10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