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日發生兩宗涉及懷疑精神病患者的悲劇,震驚全港。圖為市民悼念荷里活廣場日前發生的謀殺案受害者。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香港近日發生兩宗涉及懷疑精神病患者的悲劇,震驚全港,更令社會普遍關注精神病患者和康復者的支援是否不足的問題。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昨日開會討論精神健康支援服務,與會的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李夏茵會後宣布「5+5」改善建議,分別支援精神病復元人士和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巿民,包括增加醫院管理局人手比例、確立緊急與半緊急新症個案輪候時間目標,以及增加精神科護士服務以盡早作出跟進,而醫管局已完成有關患者「有條件釋放令」機制的檢討,諮詢委員會下次會議將作出討論,並會探討「社會治療令」的可行性。

◆李夏茵會後宣布「5+5」改善建議,分別支援精神病復元人士和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巿民。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昨晚在會後表示,今次事件引起社會不安,需要針對性檢視精神健康服務。各委員在會上就4個範疇提出意見 ,包括醫管局精神科服務及人手問題、社區治療及復元人士跟進支援、照顧者及特定群組如弱勢社群的需要和支援,以及法定機制問題,包括「有條件釋放令」及「社區治療令」問題。

李夏茵宣布,特區政府會針對精神健康復元人士及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推出「5+5」建議,當中5項是對嚴重精神病復元人士提供支援,包括增加人手,目標是今年第四季將「個案經理」與嚴重病患比例優化到1比40,同時探討處方較新及副作用較少的藥物。

在專科門診方面,第一優先,即緊急,及第二優先,即半緊急個案的新症輪候時間會改善,明確確立目標中位數。第一優先的緊急個案不超過一星期,第二優先個案不超過四星期,同時會增加精神科護士診所服務,讓患者等候專科門診或覆診時得到跟進。

完成對「有條件釋放令」檢討

第四項措施為優化醫管局與社署的跟進和資訊交流,加密討論,以全面評估患者醫療需求,顧及他們的情緒和家庭狀況提供全面持續支援;最後第五項是醫管局已完成對「有條件釋放令」的檢討,會匯報有關結果,政府會根據檢討結果進行下一步工作,並會探討「社區治療令」的可行性。

被問及有關「有條件釋放令」的檢討情況,黃仁龍透露,醫管局會在諮詢委員會下月的會議上匯報結果,由於涉及不少考量因素,需要詳細研究細節。有委員昨在會上提出要多些考慮復元人士的家庭情況,如家人的支援以及在社區上能否得到適切照顧等,這在下次會議討論時要詳細研究。

在「社區治療令」方面,他表示十分複雜,牽涉到社會保障與個人權利平衡等問題,在外國實踐時亦產生不少問題,會探討強制治療的可能性,但要研究是否適合現今社會。

醫管局晚上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現時醫管局約1,300名精神科病人屬於「獲有條件釋放」。目前,局方為超過29萬名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務,其中約5,600名病人被納入「特別護理系統」作進一步跟進。

5項支援精神健康有需要人士的措施則包括提供先導計劃為有需要人士評估精神健康情況,以跟進高風險個案及早作出轉介,同時強化社署精神健康綜合中心服務,及早識別有需要人士和盡早介入,並加強社工處理複雜個案的培訓,及加快落實設立精神健康支援熱線,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即時支援和轉介服務,最後是加強照顧者的支援。

研利用關愛隊協助有需要者

李夏茵表示,政府會加強支援低收入及少數族裔群組等特定群組,在問題未出現時或已出現但不嚴重時及早協助有需要人士,除少數族裔情緒支援中心將落成外,亦會探討利用關愛隊的網絡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支援。

她強調,政府會採取不同措施推廣精神健康,政府各有關部門會與其他非政府組織及社區持份者合作, 提供跨專業的完整、綜合及連貫性精神健康服務,防止悲劇再發生。

黃仁龍補充,委員會旗下「陪我講 Shall We Talk」網站,提供各項政府及非政府組織的服務資訊,呼籲巿民在有需要時應透過網站尋求協助,「呢個係最容易途徑透過網站去政府或者非政府組織提供嘅服務。」

議員倡啟動全港精神健康普查

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陳沛良表示歡迎及支持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的討論結果。他樂見政府推出「5+5」支援措施,希望盡快落實支援弱勢社群和加強地區康健中心角色和功能等措施,惟對政府未提出進行全港精神健康普查感到失望。食物及衞生局前局長高永文昨日表示,精神科醫護人手緊張問題存在已久,有需要培訓精神科護士及家庭科醫生以照顧輕症患者,減輕精神科醫生的壓力。

陳沛良引述的最新數據指出,截至去年底,醫管局各聯網合共只有不足四百名精神科醫生、約三千名精神科護士及百多名專職臨床心理學家,但精神科專科門診求診人次多近72萬人。雖然各聯網第一優先及第二優先類別新症個案輪候時間均達政府目標中位數的分別不多於一周和四周,但病情穩定的例行類別個案輪候時間頗長,其中新界東聯網輪候時間更要63周。

他建議政府投放資源,以加強公私營合作,縮短新症輪候時間,並加強社區支援和基層醫療,透過地區康健中心進行基層精神健康推廣、支援和轉介等,長遠加強地區康健中心與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間的交流合作。

他又建議政府盡快啟動全港精神健康普查,了解港人實際精神健康狀況,並深入了解弱勢社群需要,區分涉及到焦慮症、抑鬱症、行為及情緒障礙等潛在患者,制定全港精神健康藍圖,發展精神健康政策和相關服務。

對政府提出的10項支援嚴重精神病復元人士和有需要人士措施,他表示部分措施回應其提出的建議方向,如加強地區康健中心在基層精神健康推廣上的角色與功能,及支援弱勢社群,為低收入及少數族裔家庭精神健康加強支援等,希望有關措施盡快落實。

不過,他對支援方案未包括進行全港精神健康普查、設立精神健康藍圖感到遺憾,認為本港社會目前尚未形成對精神健康普及認識及包容友善,希望政府制訂長遠的精神健康政策方面仔細審視有關建議。

高永文冀培訓家庭醫生照顧輕症者

高永文表示,本港近年的精神科病患多屬患有情緒病,情況未如患思覺失調等重症患者嚴重,建議政府培訓精神科護士及家庭科醫生照顧輕症患者,減輕精神科醫生壓力。他並認為,精神病患者往往較內斂,即使定期覆診亦未必願意透露自己的困難,因此加強鄰里互助亦十分重要。

對推行「社區治療令」問題,他透露,政府早年曾探討有關議題,但當時覺得應先處理服務的問題。他不會抗拒討論,但其中涉及人權自由的關注,需要小心處理。

支援精神病康復者措施

1. 醫管局增加人手,今年第四季將「個案經理」及嚴重精神病患者比例優化至1:40

2. 探討向患者處方較新及副作用較少的藥物

3. 確立輪候診症目標中位數,緊急個案不超過一周;半緊急個案不超過四星期

4. 優化醫管局與社署跟進精神康復者時的溝通,評估康復者的醫療需求

5. 諮詢委員會下次會議討論醫管局對「有條件釋放令」的檢討,並探討「社會治療令」的可行性

支援精神健康有需要人士措施

1. 地區康健中心提供先導計劃,為有需要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評估

2. 優化社署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服務,及早識別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

3. 加強社工培訓,提升處理複雜個案能力

4. 加快落實設立精神健康支援熱線

5. 加強對病患的照顧者支援服務,包括支援低收入和少數族裔人士

◆資料來源: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李夏茵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