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請您用三個詞形容一下貴州?」

韓美林:「山美、水美、人美。」

記者:「那用三種顏色形容黔東南呢?」

韓美林:「紅、黃、藍,這裏有用藝術三原色能組成的所有色彩。」

6月伊始,行走了49年的「韓美林藝術大篷車」還在繼續,這次的目的地在山路崎嶇的盡頭,在森林綠茵的身後,在歌聲裊裊的多彩貴州。

藝術大篷車剛駛進黔東南地區,韓美林看着窗外,目光所及幾乎見不到綠色之外的顏色,他開玩笑地說:「咱們剛從缺氧的地方青海高原回來,這回好了,全是森林,把氧氣都給補回來了。」隨着山路一轉,出現了一片山谷間比較開闊的地帶,韓美林提問大家:「綠色是哪兩個顏色調和的?」眾人答:「黃色和藍色。」韓美林說:「沒錯,但如果想要遠處那種深邃的墨綠色,就需要加一些綠色的對比色——紅色,對比其實是另外一種更高級的協調。黔東南地區眾多少數民族聚集,十里不同音,寨寨不同飾,但世代在群山綠水環繞間和諧共處,20年前大篷車來這裏藝術靈感就收穫頗豐,所以明天一早都跟我去趕民族風的大集!感受什麼叫全民藝術家!」

▲施洞鎮「隔五趕六」的集市
▲2003年,韓美林周建萍夫婦曾在施洞鎮舉辦的苗族姊妹節合影留念
▲2023年,韓美林周建萍夫婦又來到這裏復刻曾經的他們

次日一早,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施洞鎮中心,每周一次的大集開始了。除了農副產品,這個集市最特殊的是,匯集了大量苗族刺繡的絲線、布料、工具和剪紙紋樣,當地幾乎所有的苗族繡娘都會在這個清晨來到集市挑選自己心儀的刺繡物料。她們帶着彩色條紋的髮帶,高聳的髮髻上用魚線固定一把木梳,從20出頭到年過90,髮絲精緻、服飾精緻、手中的繡品更是件件堪稱藝術品。她們從畫、剪、紡、繡,到製作成衣,每一個步驟都是一針一線親手完成。

▲「韓美林藝術大篷車」來趕集
▲「韓美林藝術大篷車」來趕集
▲「韓美林藝術大篷車」來趕集

韓美林一個攤位一個攤位仔細地看,85歲的繡娘奶奶還熱心提醒韓美林,「那個是機繡的,這個才是手繡的。」雖然藝術大篷車一行是從外地來,但每一個當地攤主都耐心介紹着手中繡品和苗銀首飾上各類紋樣的吉祥含義,蝴蝶、小貓、龍、鳳、花、鳥……韓美林邊走邊看邊感慨:「誰說普通的生活不能藝術,看看這最高級的藝術生活。我們跋山涉水、上下求索的藝術靈感,就刻在他們的基因裏,所以我們必須得來向他們學習,向民間學習。」

▲韓美林看着這些精緻的民族手工藝,愛不釋手
▲韓美林看着這些精緻的民族手工藝,愛不釋手

藍色是稀有珍貴

中國高定

韓美林藝術大篷車20年前最初來貴州,就是為了學習各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作品,並找到將傳統與現代連接的橋樑,所以最初選擇了苗族蠟染和刺繡。此次時隔20年再次與貴州苗族蠟染和刺繡傳承人相聚黔東南,韓美林一頭扎進工作室,3個多小時都沒出來。

▲韓美林看着製作中的苗族蠟染,讚嘆不已

他與蠟染和刺繡手工藝人暢談這20年,貴州民間藝術的發展。說到最初接觸蠟染,韓美林回憶到:「藍色是全世界公認從古至今都最珍貴稀有的顏色,貴州蠟染堅持用植物染料,用純手工打造,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是中國式的藝術高級定製。但工藝傳承只是第一步,沒有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是不需要表現時代變遷和地域特點的。所以無論是蠟染還是刺繡,在形式上必須突破傳統,與時代相連。我最近就想着把我『天書』裏收集整理的古文字用更多民間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

說着,韓美林隨手扯過一塊布,拿起旁邊的畫蠟筆,就創作起了「天書」蠟染。不一會兒,白色的染布上,一條由字形多變、美不勝收的古文字組成的蠟畫就誕生了,旁邊的蠟染傳承人們既激動又驚嘆地鼓起掌來。

▲韓美林拿起畫蠟筆,現場創作「天書」蠟染

韓美林放下蠟刀,拿起畫筆,在手稿本上接着畫起天書手稿,邊畫邊跟身旁的傳承人解釋線條、構圖怎麼能有當代藝術的感覺。最後隨手拿起白紙撕了一個中間鏤空的小書包樣的紙片,蓋在畫好的天書手稿上,鏤空部分立即將天書線條顯現在書包的形狀內,韓美林說:「這不就是文創布包,比傳統紋樣一點兒不差吧,肯定更受年輕人喜歡。」

▲韓美林畫起天書手稿
▲韓美林畫起天書手稿
▲韓美林藝術基金會秘書長周建萍(左二)、副秘書長陳麗華(左一)與完成作品合影

就這樣一坐、一畫就是3個多小時,傳承人都開始擔心起染缸裏的藍色染料和繡線還夠不夠用,因為韓美林的到來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創作之「門」。「門」外是依然稀有珍貴、獨一無二的傳統苗族蠟染藍和刺繡手工藝,但這抹藍和藝術、時代結合後,似乎更奪目,「門」外似乎已經響起全世界為「中國高定」的喝彩聲。

紅色是熱情似火

愛意滿滿

走出刺繡集市,路過窄巷去乘車的韓美林,在一處老寨子前,面對一位苗族老奶奶站住了腳步。「老奶奶,你對我還有印象嗎?20年前我就在這兒跟你拍過照,問你買過繡品,討教過紋樣。」旁邊一位苗族盛裝少女拿出一張20年前的老照片,用苗語邊指邊跟老奶奶說:「阿奶,能認出來這是五歲的我,這是你吧。旁邊的就是韓老師和周老師,她們專程來看你了。」

▲「你還記得我嗎?」

其實此次趕苗繡大集的另一個重要行程,就是再見20年前韓美林在施洞參加姐妹節結識的繡娘和照片裏的小女孩。因為韓美林藝術大篷車的貴州行給創作帶來巨大靈感,再次來貴州韓美林很想找尋當年的「恩人」。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真的找到了。

▲跨越20年的合影
▲跨越20年的合影

早上市集還沒結束,照片中的小姑娘就在村口迎接着韓爺爺。剛一見面怕韓爺爺認不出自己,她說:「我就是照片上的小女孩,當年我不想拍照只想去玩兒,您給了奶奶一塊兒糖,我才乖乖聽話,您記得吧。」韓美林激動地說到:「記得記得,沒想到你都一轉眼長大成人了,聽說你大學畢業在做傳媒工作,傳播文化,真是太好了,有機會去北京一定來找我。」為了給繡娘奶奶一份驚喜,小女孩和韓美林一同前往家裏的老寨子,這才有了時隔20年,照片中的人再相聚施洞苗族姐妹節的感人瞬間。談話中得知照片裏另一位繡娘,也就是小女孩的奶奶已經過世了,韓美林傷心地對小女孩說:「對不起,我們來晚了。」身旁的另一位繡娘奶奶雖然不太善於表達,但她時不時看看照片,再看看眼前的人,目光裏似乎有很多的情緒在翻湧,她只能激動地握着韓美林的手,看着送給她的畫冊、郵票,愛不釋手。

▲時隔20年,5歲的小姑娘已成為大姑娘
▲韓美林周建萍夫婦與工作人員和中國獨木舟冠軍村長灘村村民合照

黃色是活力四射

簡單快樂

如果說第一站施洞的苗繡大集是滿滿的感動,緊接着蠟染和苗繡藝術創作交流是滿滿的收穫,那後來到中國獨木舟冠軍村——長灘村和著名的西江千戶苗寨以及匯聚眾多苗族歌舞表演的紅陽寨,韓美林藝術大篷車感受到的就是黔東南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活力四射、簡單快樂,滿滿的激情。

▲龍舟前的祭祀儀式
▲山清水秀間,一排排龍舟劃過

划龍舟前古老的殺雞、放炮掛鴨鵝的祭祀儀式至今依然在進行;出發前的祈福歌謠至今依然在傳唱;長桌宴上載歌載舞歡迎貴賓的「高山流水」敬酒儀式至今也都在沿用;盛裝踩鼓舞依然是驕陽下汗水浸透的奔放;情歌合聲依然是瀑布聲也擋不住的情真意切。

▲紅陽苗寨的「攔門酒」
▲紅陽苗寨的「攔門酒」
▲紅陽苗寨的「攔門酒」

這裏快樂很簡單,只需要一支蘆笙,一面鼓、一縷金色的陽光,任何人、任何場合,便可以跳起整齊劃一的舞步,頌唱穿山越嶺的民歌。這裏的幸福比陽光還明艷,是金黃色的。它是千千萬萬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的精神象徵,是他們內心深處的力量象徵,是所有文化和藝術在這裏得以無條件延續的原動力。

▲韓美林與紅陽苗寨人一起跳起盛裝踩鼓舞

韓美林在接受貴陽記者採訪的時候就剛從盛裝踩鼓舞的隊伍裏出來,坐在青山和綠水旁。

記者:「請您用三個詞形容一下貴州?」

韓美林:「山美、水美、人美。」

記者:「那用三種顏色形容黔東南呢?」

韓美林:「紅、黃、藍,這裏有用藝術三原色能組成的所有色彩。」

▲美麗的千戶苗寨

20年很多都變了,從前深埋在大山裏閉塞的苗寨,如今家門口就有高鐵和公路;從前吃塊糖都開心的靦腆小女孩,如今出落成面對鏡頭也自信大方的傳媒人;從前無人問津的手工藝品,如今都有外國人慕名前來欣賞。

20年很多也都沒變,老寨子還在那裏,繡娘還會每周趕大集,龍舟前面還得掛鴨子,「高山流水」還是邊唱邊喝,刺繡還得一針一線、蠟染還得一遍一遍,這裏的人們對生活和美的追求,對所有人的真誠以待和熱情好客,始終未曾改變。

▲不捨貴州
▲韓美林周建萍夫婦(一排左三、左四)與身着苗族盛裝的大篷車團隊合影

所以,當你想要尋找一個20年前照片裏的人,很快整個寨子看過照片的都會熱情幫你打聽,不管過去多少年,這裏如紅色般的熱情似火和愛意滿滿,似乎從未褪色過。

所以,當你拿起一條古老苗繡,那絲線不會反光,繡娘的手指才會;當你拿起一塊苗家蠟染,那藍色不會在你手上,會留在心底。

所以,當你走進苗寨百人載歌載舞的隊伍中,銀飾會變成金黃色,因為陽光的明艷就閃耀在你眼前,蘆笙的曲調和山泉的咕咕聲交織,你額頭上細密的快樂、幸福汗珠也變成了金黃色。

▲大家手拿韓美林贈送的畫片,廊橋、綠樹、青山、開心的人們,編織了一副美麗的畫卷
▲「韓美林藝術大篷車」同人民在一起,與傳統共命運

紅黃藍,這是韓美林形容黔東南的顏色,更是藝術大篷車駛過多彩貴州20年留下的足跡的顏色。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央視網)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