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一個論壇致辭時表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工作已經初見成效,成功扭轉了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的下降趨勢。他強調,香港必須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高端智能製造業和工業4.0發展上提速提效,全力實現新型工業化。推動新型工業化是提升香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特區政府要持續增進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的有機結合,制定適合香港的中長期規劃,提供土地、人才等全方位政策支援,並做好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的優勢互補,打造具有香港優勢的創新製造業。

本屆政府大力推動高增值、高技術含量的製造工序和生產線落戶香港。去年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完善創科生態圈,實現香港『再工業化』」,並循四大方向,包括促進科研成果商品化、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促進科技產業發展、積極向內地和海外推廣香港新機遇,通過「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更多智能生產線在港設立,全力落實港深創科園的建造工程,同時加快「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發展等措施,為香港發展新型工業增添動能。其中,政府通過「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設立的智能生產線由去年的30條增加至超過50條,反映政府推動新型工業化的努力獲得積極回應,提升對創科企業在港設立、擴展業務的吸引力。

看到初步收效的同時,也要看到新型工業化之路道阻且長。例如,「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政府和企業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最高資助額為1,500萬元,對於資金、技術高度密集的高新企業,特別對於創立初期的企業而言,資金額度明顯不足。不少業內人士坦言,香港要推動新型工業化,必須解決土地及人手問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2021年公布的《香港再工業化研究》,有58%受訪的食品科技、健康科技及綠色科技企業表示有投入研發工業4.0,但大多面對沒有足夠空間建立自動化生產線的挑戰,亦只有28%企業預期未來一至兩年有信心可以找到合適人才從事工業4.0相關工作。有經濟學者指出,在很多地方,一般需要五年時間,產業才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香港卻沒有「產業五年計劃」,導致發展助力、動力不足。

如今全球各國都全力推動再工業化,以創新驅動發展。「十四五」規劃勾畫出國家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和行動綱領,並首次確立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的重要定位。近年美國政府一直強力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相繼啟動《先進製造業夥伴計劃》、《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聯邦、州、市政府在土地、稅收、公共設施服務等方面給予巨大優惠,鼓勵資本在「再工業化」投資。

本屆政府以積極籌劃、主動出擊的態度全力推進各項政策,發展理念已從昔日的積極不干預、大市場小政府,明確朝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的方向邁進。面對創新發展、重視先進製造業的大勢所趨和激烈競爭,香港推動新型工業化在政策規劃和落實上,更要積極進取,形成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的推動合力。

政府要與科研界、製造業界集思廣益,制定符合香港實際、具有香港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長遠發展計劃,在土地、稅項、人才方面政策作出配合,吸引更多創新企業在港發展,並不斷審視、跟進產業政策進度;發揮香港科研創新優勢,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廣闊市場及完整產業鏈,打造「香港研發、廣東製造」的互利共贏產業生態,專注研發、設計等高增值環節、產業,把香港打造成為吸引創新企業、人才的優勢製造業基地,增強香港核心競爭力。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