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缺乏勞動人口及人才,就更需要靈活變通,以留住商家,吸引外資進入及物色人才。圖為中環。資料圖片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史立德

香港作為細小及外向型經濟體,一直奉行自由經濟,要維持競爭力,必須有效率、有彈性,特別是今日香港缺乏勞動人口及人才,就更需要靈活變通,以留住商家,吸引外資進入香港,創造就業機會,物色人才。

本周最低工資委員會就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展開第二階段諮詢,根據有關文件,是次主要探討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檢討周期,是否有需要改為「一年一檢」、是否同意採用指標或以指標構成的方程式,調整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等。

香港經歷2019年社會運動及三年多的世紀疫情,經濟急需復甦。回顧全面復常通關以來,政府及各界紛紛外訪,招商引資,宣傳香港的競爭優勢,希望盡快回復昔日光輝。然而,數月以來,經濟增長力度有待加強,訪港旅客數目有待增加,出口貿易數量有待改善。

另一方面,香港上月公布最新的失業數字,2月至4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較1月至3月的3.1%下跌0.1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則維持1.2%。數字無疑亮麗,不過各行各業均出現人力及人才不足的情況,吸引人才及輸入外勞的聲音不絕,從政府宣布將人才清單擴至51個專業,以及研究為建築、運輸等多個行業輸入外勞可以得知。

香港商界一直接受政府推出的多項勞工福利政策改革,即使面對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仍配合最低工資水平的實施、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和逐步增加勞工假期,展現極大誠意維持和諧的勞資關係和社會安定。

營商環境穩定不容置疑

然而,是次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的諮詢內容確實有值得商榷餘地。對現時的香港而言,必須營造便利的營商環境,維持行之有效的最低工資檢討機制,包括檢討周期、釐定方式,以及最低工資委員會的組成方法,此對香港營商環境穩定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相反,引入過分頻繁和「機械式」的檢討方式,只會損害香港營商環境和競爭力,對經濟、社會和民生都造成負面影響。

舉例說,每次檢討都涉及繁重的行政工作,如果將檢討周期由「兩年一檢」縮短至「一年一檢」,可以想像,今年剛完成檢討工作,又要開始下一輪的諮詢。

此外,現行最低工資檢討機制全面,已平衡不同持份者的權益。如果以方程式釐定最低工資水平,單純將最低工資水平與通脹掛鈎,有可能引發工資與物價互相追逐的惡性循環,形成勞資「雙輸」的局面。

因此,在最低工資釐定機制方面,以不變應萬變,會是最好的選擇。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