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馬曉芳 北京報道)2023中關村論壇各項日程正在進行中,在期間舉辦的2023未來科學論壇上,多位國內外科學家現身論壇共研科學發展。香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翔在論壇指出,應以公益的形式支持科學,「不求回報的鼓勵科學家探索未知」。

香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翔在中關村論壇發言。(受訪者供圖)

2021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病毒學教授裴偉士(Joseph Sriyal Malik Peiris)在論壇發表了題為《生物醫學研究的機遇與國際合作的優勢》的主旨演講。他指出,生物醫學是塑造21世紀的關鍵領域,它為造福人類、推動創新和技術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定製化醫療、幹細胞技術、再生醫學、生物工程和機械人技術只是其中可能產生快速變化的幾個領域。這一領域的生產力不僅要以其商業化程度和衍生公司的誕生來衡量,而且要衡量其對健康和福祉的改善,更長的生產力周期反過來能轉化為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病毒學教授裴偉士(Joseph Sriyal Malik Peiris)在論壇發言。(受訪者供圖)

香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翔在論壇指出,科學的定義中一定是包含「開放」二字的,尤其是近年來的氣候、碳排放、人類健康等科學問題,是全人類面臨的生存挑戰,需要加強國際間的合作來共同應對。在他看來,以公益的形式支持科學,實際上造就了一種社會文明。「不求回報地鼓勵科學家探索未知,鼓勵求真、求實,而且容錯,這些東西都是我們社會各個方面非常需要的。」

未來論壇理事會2023輪值主席、未來科學大獎奠基捐贈人、五源資本創始合伙人劉芹在論壇表示,科學家作為人類最具好奇心、最有思考力的優秀代表,正在帶領全人類在未知領域進行探索,這需要人們給予更大的關注和更有效的支持。而青年科學家是科技創新和鑄造未來的傳承者和主力軍,「希望通過支持亞洲各國青年人才溝通與交流、項目對接、科技創新,鼓勵和帶動更多的青年科學家探知未來,挑戰無人區。」

劉芹認為,科學的發展需要與產學研進行對接與互補。「如果科學做了非常多的探索,拿出一部分精力來做產學研的研究,可以將一些純粹的好奇心和科學研究轉化為產業,轉化為普通老百姓能感覺得到的產品和服務。」劉芹認為,要盡量地做好科技創新的產學研轉化,提高生產率、社會總體福利,幫助社會取得商業上的進步。「我們應該有意識地主動拋棄簡單財務上的回報訴求,真正拿出一部分資金來反哺科學,這樣才能讓科學的研究不是無源之水,也不會讓整個產業的研究缺少基礎科學源頭的長期支持。」

據介紹,作為2023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之一,2023未來科學論壇由未來論壇聯合朝陽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活動旨在打造集科學普及、前沿科技信息交流、人才交流功能於一體的國際化交流平台。通過聚焦國際科技創新前沿議題,凝聚新時代的科學力量,弘揚科學精神,倡導面向全球的創新交流合作,搭建科學與社會各界間的橋樑,激勵和支持新一代青年科學家開展創造性、突破性和顛覆性的研究。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