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員8年前涉偽造關鍵證據 歧視性逮捕華裔學者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天普大學教授、著名華裔物理學者郗小星,2015前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誣告為「中國間諜」,在司法部證其清白後,他向FBI提出訴訟,在被法院駁回後繼續上訴。足足8年後,郗小星終獲准控告FBI。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周三裁定郗小星勝訴,即地方法院需重新審理郗小星起訴案並作出新的裁判。這意味着郗小星獲得一次「翻盤」的機會。
涉「暖手器」機密 數月後撤控
2015年5月,大批全副武裝的FBI探員清晨衝進郗小星在費城郊區的家中,在驚醒全家人後用槍威脅他們,將他們圍捕起來。隨後郗小星因被控「從事經濟間諜」活動被捕。
FBI指控郗小星把一種敏感的實驗室設備、俗稱「暖手器」(pocket heater)的袖珍型加熱器設計圖,提供給中國的研究人員。這種加熱器在超導研究中很有用,被包含在保密協議中。如若情況屬實,郗小星面臨最高80年監禁和最高100萬美元(約784萬港元)罰款。郗小星的同事及多名知名物理學家作證,指那份設計圖並非「暖手器」,檢察官也無法拿出相關證據。數月後,美國司法部撤銷指控。
探員明知無證據 法律戰抗爭6年
到2017年5月,蒙受不白之冤的郗小星將FBI告上地方法院,指控FBI探員偽造關鍵證據。訴狀中寫道,領頭的FBI探員從一開始就知道設計圖並非「暖手器」,但無視他的再三警告,執意侵犯一名無辜者的憲法權利。郗小星還指控FBI「歧視性」地逮捕像他一樣的華裔學者。
但地方法院於2021年駁回郗小星的案件,理由是法律保護政府僱員免受多種類型的民事訴訟,郗小星翌年決定上訴。聯邦上訴法院周三裁定郗小星勝訴,要求地方法院撤回對郗小星起訴FBI的駁回決定,對此案進行重新審理並作出新的裁判。對此,郗小星難掩激動之情,「我非常高興,我們終可讓政府解釋為什麼侵犯我們的憲法權利,我們終有機會追究他們的責任。」他還說,希望可鼓勵更多亞裔美國人願意發聲,向當權者追責。
郗小星還援引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美籍華人陳剛的說話,在前總統特朗普政府發起所謂「中國行動計劃」後,一連串的亞裔科學家被誣告為「間諜」,這製造了緊張的學術研究環境。他指出,美國政府行事「不應該不承擔任何後果」,因這一連串行為對當事人及其家庭造成了痛苦。
「中國行動計劃」害苦華裔學者
2018年,美政府發起「中國行動計劃」,稱旨在阻止商業機密和其他專利信息向中國轉移。在計劃實施3年間,美司法部公布至少27宗相關案件細節,被指控的學者中不乏大學教授和作為訪問學者赴美的中國科學家,其中包括最終被證明無罪的陳剛。
2021年9月,177名史丹福大學教職員聯署去信美國司法部長加蘭,指責「中國行動計劃」引發寒蟬效應,損害美國的研究和技術競爭力。去年2月總統拜登政府宣布終止該計劃。儘管「中國行動計劃」已終止,但仍有很多亞裔學者感到不安。根據美國亞裔精英非牟利組織「百人會」的研究,超過50%華裔學者認為自己受到政府監視,並對此「感到相當恐懼和焦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