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日圓近年一度持續貶值,加上海外遊客免稅購物制度有機可乘,不少人從日本免稅購入大量電子產品或奢侈品再暗中轉售,有關情況愈演愈烈。東京國稅局去年底就調查蘋果公司日本分部,發現大量「一人購入數百部iPhone手機」等明顯不符合免稅條件的違規銷售,因此向蘋果公司追討高達140億日圓(約7.9億港元)消費稅。
蘋果在日本售賣的電子產品與海外多地差價顯著,截至去年6月,由於當時日圓貶值,日本的iPhone13手機最低售價僅為9.8萬日圓(約5,545港元),是全球34個主要國家和地區中最低。儘管蘋果公司去年7月緊急為日本銷售的iPhone13加價2萬日圓(約1,131港元),但到去年9月新款iPhone14面世,日本的售價在全球37個主要國家和地區中仍是最便宜,自然吸引大量遊客採購。
去年曾「剎停」在日免稅銷售電子產品
蘋果公司去年6月一度「剎停」在日本免稅銷售電子產品,不過日本國稅局調查發現,從2021年9月到去年底,蘋果公司依然合共欠繳約130億日圓(約7.3億港元)稅金,累計則達140億日圓。
曾在日本國稅局任職的稅務師認為,除大型科企外,日本也有許多百貨商場無暇兼顧查驗遊客身份,「走漏」許多採購大批商品再轉售的個案。由於當局並未提供違規大額採購的明確數目或金額,商家很難作出判斷,「將國稅部門的查驗業務交由民間商舖承擔,這一制度本來就不合理。如果非法的免稅銷售問題持續,也會招致民眾對消費稅制的不信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