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良心茶遊記:徐霞客在雞足山

2023-05-20 04:05:04 副刊
◆作者在雞足山金頂留影。 作者供圖
◆徐霞客曾住在雞足山中的悉檀寺。 作者供圖

良 心

雲南茶馬古道之行是徐霞客晚年西南萬里「遐征」最重要的一段,也是一代遊聖一生旅行考察的終點。徐霞客走完了「萬里遐征」,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特別是雲南大理的雞足山,是徐霞客一生中考察時間最久、住山時間最長、題詠詩詞最多、一生唯一為之修過山志的名山。雞足山也是徐霞客一生品茗、記錄茶事最多的地方。 他在雞足山首次完整記錄了大理「注茶為玩」的「三道茶」:「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

雞足山位於大理賓川縣境內,因山勢「前列三峰,後拖一嶺,儼然雞足」而得名。雞足山是中國漢傳藏傳佛教交匯地和佛教禪宗發源地。據佛經記載,佛陀的著名弟子迦葉受佛祖委託,持佛祖所賜之傳法袈裟,於雞足山深入滅盡定,等待彌勒出世,將法衣傳與彌勒。迦葉入定的雞足山遂被尊為「禪宗祖庭」、「迦葉道場」。 元、明兩代,雞足山形成了以迦葉殿為主的36寺72庵,常駐僧尼達數千人的宏大規模。

1636年9月19日,徐霞客自家鄉江陰出發,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也是最壯烈的一次「萬里遐征」。伴徐霞客同行的是江陰迎福寺的靜聞和尚。靜聞在迎福寺禪誦達20年,用自己指血在白絹上寫下8萬餘字的一部《法華經》,並決心要親自護送至雞足山悉檀寺供奉於迦葉道場。他們的計劃是取道浙江、江西、湖南、廣西、貴州,最後到雲南,最終目的地是雞足山。

不料徐霞客一行客船夜泊湘江新塘站時遭群盜打劫,強盜洗劫財物後還放火燒船。徐霞客跌入江中躲過一難。靜聞冒死保護佛經和徐霞客手稿,身受重傷。湘江劫難之後,徐霞客一行身無分文,在湖南、廣西又籌資未得,「萬里遐征」陷入困境。身負重傷的靜聞在南寧崇善寺病重不治,與世長辭。靜聞臨終遺囑徐霞客將其手抄血經帶到雞足山供奉,並將其骨灰帶至雞足山埋葬,以了其生前未了之願。徐霞客在壺關(今廣西崇左)聽到靜聞死訊,悲傷至極,徹夜不眠。他趕抵南寧崇善寺,歷盡曲折艱辛取得靜聞遺骨,繼續奔赴雞足山。經貴州輾轉三個多月,才於1638年12月22日抵達雞足山。徐霞客將靜聞血經供奉於悉檀寺迦葉道場,並在雞足山山腰將靜聞遺骨下葬入塔。他為靜聞立下碑文,並作了《哭靜聞禪侶》七律組詩六首,字字泣血。

徐霞客來到雞足山後,就住在山中的悉檀寺。悉檀寺係麗江土知府(土司)木增向朝廷奏准在雞足山捐銀修建的寺院,並邀請有高僧住持寺院。在明朝末年,該寺院規模宏大。木增是個文化人,喜文好友,徐霞客多位好友和木增都是文友,木增也非常欽佩徐霞客的文采。在木增安排下,徐霞客在雞足山遊覽了許多寺院和景區。雞足山絕頂天柱峰景色絕妙,東可觀日出,西能望蒼洱,南可睹祥雲,北能眺玉龍,人稱「絕頂四觀」。徐霞客衝風冒雪登臨天柱峰,站在枋嚴塔上,詩興奔湧,即興寫下雞足山《絕頂四觀》詩五首,意境高雅清麗,想像神奇周密,在歷代名人詠讚雞足山詩篇中實為上乘之作。徐霞客還在遊記中大發感慨:「東日、西海、南雲、北雪,四之中,海內得其一,已為奇絕,而天柱峰一頂一萃天下之四觀,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矣!」

徐霞客在悉檀寺待了一個月後,便被木增邀請到麗江見面。徐霞客遊完麗江後,轉往大理和滇西騰沖、保山等地考察遊覽了半年多。1639年8月23日(中秋時節),因木增土司邀請徐霞客編寫《雞足山志》,徐霞客又返回雞足山,再次入住悉檀寺。徐霞客第二次登上雞足山後,不僅為木增土司編寫了流傳千古的《雞足山志》,同時又寫出了《溯江紀源》、《滇中花木記》、《法王緣起》、《滇遊日記》等多本著作。徐霞客還在雞足山煮芋頭青菜過了大年(1640年春節)。但由於徐霞客一路都靠雙腳旅行,完全是萬里之行始於足下,致使他雙腿浮腫久治不癒。他在雲南山林中遊歷期間還患上了過敏性蕁麻疹、腰脊髓病變等多種頑疾。徐霞客開始還希望在雞足山把病治好,1640年春節過後繼續西行進入緬甸考察。麗江土司木增善意地勸阻了他。果然不久徐霞客身體狀況就更差,特別是雙腳磨爛嚴重,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兩足俱廢,心力交瘁」。

但衝破他心理最後一道防線的是,跟隨他多年的顧姓家僕竟偷了銀錢逃回江陰老家去了。徐霞客晚年的「萬里遐征」,出發時有4人,除和徐霞客相伴的靜聞和尚,還有顧姓家僕與隨從王二。王二跟隨僅10多天,就在浙江富陽不辭而別。顧姓家僕一路鞍前馬後,任勞任怨,忠心耿耿,甚至幾次為主人出生入死,但3年之後還是在雞足山拋下生病的主人,甚至捲走財物,逃回家鄉。身患重病,僕人逃亡,獨處異鄉,舉目無親,徐霞客開始思歸心切。但他自身已無力還鄉,只得請寺院主持向木增土司轉達了回鄉念頭。重情重義的木增土司聞訊立即選派8個精壯的納西族小伙,用當地竹榻做成的滑竿抬着徐霞客踏上歸途。木增土司還派多名挑伕,負責挑運他贈送徐霞客的許多物品和徐霞客自己的書籍日記。他們一路爬山涉水,歷時5個多月,才把徐霞客護送到湖北省黃岡的長江岸邊。然後由當地官員安排徐霞客乘船返回老家江陰。木增土司對徐霞客的深情厚誼,譜寫了一段民族和諧的樂章,為華夏大地增添了一曲千古絕唱。

徐霞客返回老家江陰後,心情一度好轉,對逃回家的顧姓家僕不僅沒有責罰,還讓他在編撰遊記時對一些細節進行回憶補充。但徐霞客病情始終沒有再好轉,臥床幾個月後,年僅54歲的一代「遊聖」,便於1641年正月二十七日不幸與世長辭。雲南,雞足山,也就成了徐霞客人生旅程的終點。雞足山應該是徐霞客雲南茶馬古道旅行的真正起點和終點,是《徐霞客遊記》的擱筆止足之處和終了篇章之地。

雞足山在雲嶺高原的千山萬嶺之中,海拔並不是最高的,但在徐霞客一生行旅的地圖中卻是海拔最高。它是徐霞客以雙足丈量人生之旅的最後的高峰,也是他一生事業華麗謝幕的最高舞台。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