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50年左右,在位於現今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紫蓬山、周公山、大潛山方圓百餘里的範圍,曾集聚了130多座大大小小的圩堡。這些在清晚期由軍功赫赫的淮軍將領們,榮歸故里所建,集防禦、生活、休閒等多功能為一體的豪華地主莊園,是中國規模最大、最集中的圩堡建築群落。同時,圩堡建築風格因融合了當時中國南北方精髓和引入西方元素,獨樹一幟,成為江淮地區晚清建築風格的集大成者,在現今可見的歷史古建和遺存中亦為奇觀。

肥西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張永新向記者介紹,淮軍圩堡的「雛形」始於清朝咸豐年間(1853年到1861年),是地主及團練為對抗太平軍而建,前期較為粗糙簡陋,又稱「圩寨」。清同治七年(1868年)前後,淮軍將領們在剿捻、滅太平軍等戰事中功勛卓著,得旨諭允衣錦還鄉。圩堡由此迎來第二次建設熱潮。有的在原址基礎上翻修、擴建,有的屯田圈地另選新址,也有的放眼於鄰縣。圩堡亦由早期的土石結構向磚瓦結構轉變,並在建築總體型制特徵基本趨於一致,蛻變為朱門豪宅。從「雛形」到成熟,淮軍圩堡前後歷經約45年,總建成數超百座,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建築群體。

淮軍是清末洋務運動主力軍,在抗擊外敵入侵中發揮重要作用,並擁有中國最早的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軍工企業等,在中國軍事史上具有不可抹去的一筆。而淮軍圩堡群是淮軍文化、鄉俗文化、宗族文化、儒家文化等文化融合的集中反映,在建築風格上體現地域審美特徵,是集城堡與莊園於一體的「東方城堡」,對於研究淮軍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更有着極大的教育、觀光價值。

從2004年起,肥西縣開始對當地圩堡舊址進行考古勘探,並在制定保護規劃的基礎上進行修復,使一些圩堡原有風貌得以重現。2015年,圩堡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劉銘傳舊居在投入超1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修復後正式對外開放,如今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等。「目前,肥西縣又申請了圩堡修復專項資金共4.7億元,對唐五房圩、張老圩等6個圩子進行修復,並對各個圩堡進行有規劃的保護再利用。」張永新說。今年4月,圩堡群中面積最大的唐五房圩在經過兩年多的修繕後已經正式交付,並將成為親子教育基地。目前,張老圩、周老圩等圩堡的修繕工作正在加緊進行中,昔日圩堡群中的更多古建將得以重現。

記者:趙臣

拍攝:趙臣

剪輯:莉婭、夏微、趙臣

(大公文匯全媒體供稿)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