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兩地政府正全力推展皇崗口岸重建,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昨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為加強口岸處理能力,兩地政府同意重建完成後的新皇崗口岸,實施「一地兩檢」安排,兩地政府正積極研究推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兩地一檢」通關模式。「兩地一檢」經澳門珠海口岸的通關實踐證明成熟高效,在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本港應主動創造條件、突破技術阻礙,積極探索、落實「一國兩制」框架下便利兩地人流、物流往來的創新通關模式, 不斷深化「軟聯通」、促進大灣區「心聯通」,更好共享大灣區合作共贏的發展機遇。

「兩地一檢」通關模式的旅檢口岸,旅客在一個大廳、排一次隊、集中接受一次檢查,人均通關時間只需約30秒,出入境高效便捷,被形容為「一地兩檢」的升級版。這種高效便捷的通關模式在本港與內地之間仍未實行,但政府表示,包括新皇崗口岸、規劃重建的沙頭角口岸以及未來建設新口岸,都會積極研究推行「兩地一檢」。

澳門與珠海早已創新採用「兩地一檢」。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澳珠旅檢大廳首次實施 「兩地一檢」通關模式,其後相繼啟用的橫琴口岸、青茂口岸均沿用此模式。青茂口岸2021年9月開通至今,共檢查出入境人員突破2000萬人次,年客流量穩居全國第二。有內地學者曾指出,「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模式在港珠澳大橋、橫琴新口岸及青茂口岸的實踐中得到了檢驗和完善,證明該創新模式成熟且效率更高,不僅省時也節省人手和用地。而粵港較多口岸仍為「兩地兩檢」模式,即使深圳灣口岸與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一地兩檢」模式也相對落後,建議粵港新口岸或改造舊口岸時優先應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創新模式。

2021年9月,廣東省政府官網新發布《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深化粵港澳口岸通關便利化改革」,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當時有報道指,可望率先在新皇崗口岸實施「兩地一檢」。本港規劃與測量專家、立法會議員亦認為,在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形勢下,應該考慮在邊境口岸全面實施「兩地一檢」,不僅便利兩地人員往來,促進大灣區互聯互通,也有助釋出香港口岸的土地作其他發展用途。

本港曾因泛政治化而窒礙兩地融合,高鐵西九龍站「一地兩檢」波折重重、教訓深刻。如今本港已撥亂反正、重回正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大灣區建設機遇,是本港發展的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干擾兩地更緊密合作的政治障礙不復存在,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互信持續增強。上月底,特首李家超率領的特區政府及立法會訪問團開展大灣區內地之行,為持續提升大灣區高水平合作奠定堅實基礎。大灣區建設更上新台階,進一步便利兩地民眾交往是最基本要求,雖然實施「兩地一檢」涉及到法律及執行等具體問題,但特區政府以創新思維與內地精誠合作,相信技術層面問題可以妥善解決。

香港善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協同大灣區內地城市推進高質量發展,效果日益彰顯。機管局於東莞設立的「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上月中展開先導計劃,日後內地經港轉運貨物成本減半,貨運時間加快約三分之一。兩地積極創造條件,推動灣區人流、物流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為灣區發展帶來重大利好,民眾獲得感更加充實,「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勃勃生機必將更充分展現。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