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港島上月19日大停電,港燈昨日向香港特區政府提交調查報告。港燈指出,涉事工程師當日進行維修工程時有跟足指引,惟現場後備電纜的標示被防火箱遮蓋,導致工程師誤將一條27.5萬伏的高壓電纜接駁至電路圖未標示的後備電纜中,引起短路及停電。事後在港燈供電系統中,找到三條未標示的後備電纜,已進行改善工作。按照特區政府和電力公司的《管制計劃協議》,港燈可獲取額外0.015%准許利潤。港燈表示機制按全年情況檢視,現時評論言之過早,這亦是近30年來港燈首次電力中斷事故,「每次停電都唔係單一事件,唔會因為單一事件獲獎金或被罰款。」

港燈營運董事鄭祖瀛及港燈輸配電科總經理葉崇泰昨日向公眾交代調查結果時,再次為事故引致4.4萬人停電33至48分鐘致歉。他表示,事故原因是數碼港電力開關站每隔15至20年必須進行維修工程,程序包括打開開關,其間須抽走絕緣氣體及檢查內部部件等。而涉事的數碼港電力開關站,是港燈輸電網絡用以接收南丫發電廠電力的主要電力開關站之一。

後備電纜標示被防火箱遮蓋
當天的工程需參考能源系統電路圖,進行調試及操作開關,但電路圖指示不清晰,未有特別標註後備電纜。而現場後備電纜有標示為「SPARE」(後備)字眼,惟標示被防火箱遮蓋,涉事工程師雖然有按照程序檢視現場情況,卻未察覺該標示,不慎將27.5萬伏的高壓電纜接駁至後備電纜中,引致短路,導致整個系統電壓驟降,並影響南丫發電廠的發電機,當中有2個機組須關閉;同時與中電的聯網中斷,不能應付港島電力需求。
將建立兩名工程師覆查機制
港燈事後再找到同類3條電路圖未標示的後備電纜,已全部將後備電纜與設備翻新分離,增加顯示有接駁後備電纜電路的詳細標籤、更新能源管理系統電路圖;暫停所有相關輸電設備的翻新工程,直至完成制定指引;調撥額外資源檢查輸電網絡中的關鍵基礎設施,確保供電可靠和穩定;以及規定在所有設備調試工作,一律採用兩名合格工程師覆查機制;並6月底前聘請專家審視這宗事故,並提交改進各項管理系統的建議。 審視在3個月內完成,所有建議在年底前落實。
港燈表示,希望於今次調查之中找出後備電纜沒有顯示在涉事電路圖的原因,並正就供電系統作全面檢視,制定一系列改善措施,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

五百萬獎金回饋市民待討論
雖然是人為事故,但港燈在現行利潤管制協議下,65分鐘內恢復供電,可獲額外0.015%准許利潤,以去年盈利推算,港燈可獲553.9萬元「獎勵」,昨日記者會上港燈多次被追問會否將這筆額外利潤回饋市民。鄭祖瀛稱:「賞罰機制是全年計的賞罰機制,亦不是單一事件,現時都是5月,我們相信(協議檢討)是言之過早,將來還有機會討論。」
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表示,港燈已就上月港島供電事故完成調查,並於昨日中午向機電署署長提交調查報告。機電署表示,現正審視內容,又說非常關注今次事故,政府正聯同獨立第三方專家仔細審視報告,評估事故原因是否理據充分及改善措施是否適切,並在有需要時,會要求港燈釐清報告內容和提供進一步資料。
政府敦促港燈採取改善措施,以防同類事故再次發生,而在事故後,政府要求港燈深入調查事故原因,並監察港燈的修復工作進度。
涉事工程師調至後勤部門
涉事的工程師有十餘年經驗,目前已調職到後勤部門,會待他恢復信心,並通過評估後,才重返原有崗位。港燈營運董事鄭祖瀛表示,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卸予前線人員身上,事故也顯示管理方面問題,港燈已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包括於電路圖加簽特別標記,以及加強培訓工程師等。
鄭祖瀛表示,涉事工程師有跟足指引進行檢修,「佢睇唔到我相信係警覺性問題,如果無電纜駁住,唔應該有防火箱。佢有懷疑但無求證,憑過去經驗行事。」事因或與工程人員「就手」以電路圖進行調試,但無留意有其他圖紙亦標示該後備電纜,「現場睇咗都唔察覺有電纜存在,先係最大問題。」他強調,今次事件非單一責任,若現場及電路圖圖紙有明確標示後備電纜,或可免除今次事故發生。「我們不認為是單一責任,工程師他有本身的責任,但如果管理系統做得好,亦不應有這件事發生。」
加強對工程師現場培訓
港燈輸配電科總經理葉崇泰表示,港燈會加強對工程師的現場培訓,特別針對工程師處理新輸電設備或調試的工作,又會更新相關的工作指引,詳細列出不同電路圖的用途和限制,所有工作會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此外,完成檢修工序後由於沒有覆檢機制,即沒有其他工程師覆查,也是事故成因,故今後相關工作均需兩名工程師覆查,避免同類事故發生。
事發當晚,不少港燈客戶反映無法聯絡港燈客服了解原因,港燈昨日表示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全面檢視客戶緊急服務中心的人力資源、設備和工作流程,探討其他可行方式,更有效地向客戶發放涉及重大電力事故的訊息,亦會僱用專家審視今次事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