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重申「北部都會區」發展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劃都必須全速推行,發展所需資金可通過政府發債、企業或機構參與發展等解決。發展「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既可確保本港長遠土地供應,亦可為香港打造發展新引擎,社會普遍期望盡早上馬。項目融資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政府提出發債與公私營合作雙管齊下的方案,已有成功經驗,亦能增強本港金融競爭力。政府應盡早做好方案、多做解說,爭取公眾支持,吸引各方參與。

發展「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發展國際創科中心、與灣區內地城市協同發展、促成香港「南金融、北創科」新產業布局的重要舉措;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劃,既是未來本港重要住宅土地供應來源,還將發展成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政府表示兩大項目將同時發展、全速推行,展示出本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目前公眾對政府同時發展這兩大項目的其中一個關注點,是政府財政可否承擔。以人工島項目為例,目前工程造價估算約為5,780億元,基本工程開支的中期預測每年超過1,000億元,雖然最保守估計賣地收益可達7,500億元,但由於人工島發展時間長達20年,賣地收入要到工程後期才能實現,如何確保項目穩健融資,對項目順利推進有重大影響。

政府解決融資問題的思路,目前是雙管齊下:一是政府除以基本工程儲蓄基金支付外,考慮發行政府債券;二是同公司或機構合作發展,如以建造——營運——移交(BOT)的模式,興建主要運輸基建及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興建鐵路等。

這兩種融資模式,早有成功先例。機場三跑計劃以發債興建,在2016年動工並於去年完成。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早前表示,政府目前未償還債務水平,佔整體生產總值約4%,以未來5年計劃發債650億元計算,預料到2027/28年度,相關佔比仍低於10%,相比日本、新加坡、美國和英國的佔比介乎103至262%,香港特區政府完全有能力繼續舉債。以發債方式籌集項目資金,亦可壯大本港債券市場發展,促進金融市場多元化,增加市民投資渠道,吸引國際投資者,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公私營合作推進項目發展早已行之有效,如地鐵公司與私人發展商合作發展地鐵物業等,政府在過往西隧、大欖隧道等建造工程中,亦使用了BOT模式。

希望政府盡早做好「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的項目融資方案,方案做得越詳盡,就越能提升對各界參與的吸引力,推動兩大項目更快更好發展。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