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兵

為人子女者都承認自己重視「母親節」多於「父親節」。因為他們的認知是母親十月懷胎,生產時那種痛楚及面對有難產風險,令生命受到威脅,似在鬼門關前走一遭……所以覺得母親特別偉大,尋常百姓家多數歌頌母親賢良淑德,一直陪伴在兒女身邊的時間情況較多,這是他們在成年前的感覺;反觀在家庭裏,父親「缺位」的情況則「常見」,故此「嚴父慈母」是他們最深刻的印象,當然亦有「奶爸」!不過只是某些家庭的個別情況,近年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日漸提升了,男性對傳統的「重男輕女」及「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也在改變中。

然而也有男性對子女較重視「母親節」提出抗議,表示:「父母在家庭是各有責任,應該說是各有職責吧!父親是經常不在家,不過母親應傳遞給子女比較正確的訊息,解釋父親需要外出工作養家,看管子女和爺爺嫲嫲的生活就由母親負責,叫子女不要埋怨爸爸!」而事實上爸爸如果放假,逢年過節都是在家,由於母親灌輸正確的三觀,至今已身為人父母的,表示真正領悟到「養兒方知父母恩」的感受,兒女跟母親的關係較為親近,是很順理成章的事。不過,也寄語希望生養子女的現代人,真的要思考清楚自己的經濟能力,那些因父母為生計出外工作,以致子女成了「留守兒童」的,令人感到心酸!但,並非批評生兒育女有什麼不對,而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量力而為,不要說「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或者「天生天養」的話。

完成工作後,導演朋輩回到香港的家,可是他同時發覺和愛人的多年婚姻卻亮起了紅燈,友人知道他婚姻觸礁,認為唯一的選擇就是「離婚」,一了百了彼此都不用糾結,俗語有云:夫妻如衣服!不稱身的衣服就「換」唄!但,導演朋輩倒有自己的想法:「離婚真的能完全一別兩寬嗎?這種心態我始終感覺有點不負責任的味道,所以選擇離婚不是唯一的出路,家庭是需要夫妻共同用心去經營,包括諒解和包容,要做的是先從自身找出問題所在,雙方都要作出調整,不是非要一棍打死對方!不管結局是分是合,當中難免有遺憾之處,將對家人的傷害減到最低,下半輩子的生活,大家亦走得輕鬆很多,不逃避問題是我認為應有的態度。」

筆者頗支持導演朋輩的理性處理方法,親情永遠是一個家庭的主軸,當知道有親人等你回家,或者開着一盞燈為你回家時作照明,是何等幸福啊!不要在有問題發生時,就急着一手將它「搓死」算了,真正的問題源頭沒有解決,換了衣服又如何?問題還是日復一日在循環發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