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AI技術發展,網絡安全專家的就業人數有望增長30%。網絡圖片

(大公報綜合報道)世界經濟論壇(WEF)4月30日發表報告,警告受經濟疲軟及企業推動人工智能(AI)技術影響,在未來5年內,全球將淨損失1400萬個職位。AI在帶來許多新崗位需求的同時也正在淘汰大量崗位,其中數據輸入員及執行秘書恐怕會受到最大影響。此外,經濟因素也是加劇勞動力市場動盪的關鍵,各國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將成為創造就業機會的強大引擎,而經濟增長放緩和高通脹將導致就業崗位的流失。

此次發布的《2023年就業前景報告》一共調查了全球45個經濟體中超過800家企業,發現最新一波AI浪潮可能會影響3億個職位。報告指,預計到了2027年,全球將創造6900萬個新職位,但同時也會削減8300萬個職位,淨損失1400萬個職位,相當於目前全球就業總人數的2%。

該報告表示,全球各國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將為就業市場注入活水。與此同時,經濟發展受阻、通脹率持續走高等因素,都會導致就業崗位減少。而僱主急於採用包括AI在內的新技術,則將為就業率帶來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AI發展成為雙刃劍

在報告所調查的803家企業中,約有75%受訪企業表示,預計會在5年內採用AI技術。報告指,ChatGPT等使用機器模擬人類推理和解決問題的AI應用程式的出現,將取代和自動化涉及推理、溝通和協調的許多角色。這將減少多達2600萬個資料輸入及行政工作方面的崗位,如收銀員、售票員、數據輸入和會計等,預計數據錄入員和執行秘書的削減最大。

雖然報告預計AI將導致「嚴重的勞動力市場混亂」,但隨着大數據分析、管理技術和網絡安全成為就業增長的最大驅動力,大多數科技手段的發展在未來5年產生的淨影響將是積極的。接下來企業需要新員工協助使用並管理AI工具,數據分析師、科學家、機器學習技術專家、網絡安全專家的就業人數有望增長30%。比起寫電腦程式,未來企業會更重視員工使用AI工具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圍繞ChatGPT等AI工具的爭議顯著增多,但產業自動化的速度卻比想像中緩慢。目前約有34%的工作是由機器完成,原先僱主們認為2025年時有47%工作都會被自動化,而現在預期要等到2027年才會達到42%。

綠色經濟創造3000萬崗位

報告稱,就目前而言,與經濟增長放緩、供應短缺和通貨膨脹等其他宏觀經濟因素相比,AI對勞動力前景的威脅仍然較小。通過增加對企業綠色轉型的投資及重新定位全球供應鏈等手段,能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為了彌補預期的工作崗位流失,全球為應對氣候危機而進行的減碳行動正在創造大量綠色工作崗位。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到2030年,綠色經濟可以在清潔能源、減排技術等領域為全球創造3000萬個就業機會。但是,儘管過去4年綠色工作崗位持續增長,但對相關從業人員的技能再培訓沒有相應地跟上發展節奏。

世界經濟論壇常務董事扎希迪表示,過去3年,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經濟動盪給全球帶來風險,政府和企業必須加大在教育、技能再培訓等領域的投資,以確保人類依然處於未來就業市場的核心位置。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