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在「港車北上」計劃下,進入廣東省行駛的香港私家車車主或司機,必須向16間香港保險公司投保購買「等效先認」保單,受保範圍將可擴大至內地的法定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即車主無須分別購買兩地車保。身兼立法會議員的保險公司總經理陳沛良昨日指出,有關車保的保費低至約1,000元,獲最低保額20萬元人民幣的「交強險」,但他建議最好購買2,000元或以上的車保,以加大保額到最少200萬元人民幣。香港保監局則提醒,內地交警截查時可能會要求出示「交強險」證明,建議他們隨身攜帶紙本保單。

陳沛良指出,內地法庭判決考慮很多因素,「或者傷者的嚴重程度,或者甚至受傷後有無其他經濟負擔,可能賠償額會超過20萬元,所以加大保額的保障好啲。」如果不幸出意外,記得盡快聯絡保險公司及報警。「有些保險公司,如果是一些輕微交通意外,他們會有保險公司查勘人員可以即時去到現場,又或者有時要求車主,如果輕微的話將車的損毀部分用手機拍照上載予保險公司,然後評定損失。」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等效先認」政策節省了不少車主辦手續、行程序的時間,讓港人揸車北上更便捷,無需另行投保內地「交強險」。

他解釋,「交強險」主要分為一年時效及一次性保險,最少保額為20萬元人民幣,每間香港保險公司的保費不同,一個月有效期保費約為1,000元,一年有效期保費約為2,000元至3,000元。他表示亦有較擔心出意外的香港車主會購買較大保額的保險,例如50萬元人民幣。

車輛須裝攝像鏡頭

羅少雄估計「港車北上」政策實施後,車主的相關申請程序會被簡化,但提醒在內地駕駛車輛的香港車主或司機,車輛必須安裝攝像鏡頭,以便一旦發生交通意外時有清晰的錄像證據,可避免有人過分索賠,「有錄像紀錄,保險公司與內地公安可以釐清事情經過,判斷是誰的責任。」他指出,發生交通意外時,第一時間要通知保險公司及報警,讓保險公司的專業人員與內地公安進行交涉,「香港人不清楚內地的法例,讓他們用內地機制處理即可。」

在保險公司專業人員及內地公安人員到達現場前,他提醒車主不要私自承諾另一方的索賠、提供「私了」(私下解決)條件等等,否則有機會吃虧,甚至觸犯內地法例。他指出,內地公安到場後會給出一個最初事件評估,要記得留下口供、官方給出的事件評估等文件的副本,以便屆時責任釐定及向保險公司索取賠償。

汽車會憂中檢超負荷 倡允驗車中心協助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港車北上」安排對香港一眾駕駛者來說是喜訊,根據規定,所有香港車輛北上需先進行驗車,惟現時只有中國檢驗有限公司(中檢)獲認可處理相關驗車服務,處理量勢必大增。他建議效法澳門特區做法,由運輸署監管的驗車中心協助驗車。另外,香港汽車在內地一旦發生意外、爆胎、壞車甚至車禍,他提醒司機千萬不要移動車輛,以免影響保險公司及公安搜證,若交通意外涉及有人受傷等較嚴重情況,更要馬上致電110報警處理。

李耀培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四五年前已想推行「港車北上」,至今終於落實,讓本港私家車能北上到大灣區內地城巿,對香港駕駛人士來說實屬喜訊,方便因公事往來,亦方便港人到廣東省自駕遊。

他指出,香港有40多萬輛非商用的私家車合資格申請「港車北上」,估計當中有半數即20萬輛私家車的車主有興趣申請。不過,他指出現有的跨境兩地牌汽車也要到中檢驗車,及格才能北上內地,「跨境兩地牌車輛在恢復通關後紛紛到中檢驗車,而中檢雖然約有20多個驗車位,每日驗200輛車,但幾萬輛掛兩地牌的私家車要驗,排期到7月都未能檢驗,目前中檢驗車能力需要關注。」

或要排期數年才能全部檢驗

他表示,「港車北上」接受申請的首個星期,每日雖只有200個名額,但擔心中檢亦未能負荷,「如果6月申請,7月實行『港車北上』做唔做得切?政府會唔會有特別安排?」他表示特區政府與中檢或已有默契作出安排,但要處理有意「港車北上」私家車,可能要排期數年才能全部檢驗,「目前(中檢)驗車量絕對不夠,希望政府與內地及中檢有梳理方案。」

李耀培認為可以參考澳門的做法,「澳車北上」實施初期,中檢也未能負荷驗車需求,故當時由澳門特區政府的驗車中心協助驗車,「香港約有40個由運輸署監管的驗車中心,是否同樣可在實施初期由這些驗車中心協助?」

他又指香港本身有驗車制度,發牌滿6年的私家車均要年檢,「這些私家車已經通過香港的年檢,本港與廣東省政府能否有互認機制,日後容許這些已在香港檢驗的汽車豁免在短時間內再驗呢?這樣就少了很多需要再到中檢檢驗的車輛。」他更提出互認機制可否包括香港的駕駛執照,讓本港駕駛者無須再換領內地的駕照,方便香港車主和駕駛者。

擬設手機App支援自駕北上者

另一方面,本港駕駛者成功申請駕車北上內地後,可能人地生疏,遇到爆胎、壞車甚至有交通意外也求救無門,故香港汽車會已與廣東省汽車救援中心簽訂意向書,香港汽車會將設手機應用程序(App),內有求助熱線,駕駛者遇事致電,廣東省汽車救援中心會派員到場協助,倘壞車或撞車後需要拖回本港,中心的拖車會將肇事私家車拖到珠海,再由香港汽車會的拖車拖返本港。

汽車會的App程序亦會提供有關保險公司的熱線讓港駕駛者求助,但提醒要待當地保險公司派公證行人員到場拍照後,才能移動及拖走車輛。若交通意外涉及有人受傷等較嚴重情況,駕駛者亦要致電110報警處理。

兩地法規有別 誤入專道受罰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與內地的駕駛法規及習慣不同,香港駕駛者北上時要注意,以免出現事故,其中最大不同是香港駕駛的為「右軚車」,行車是「左上右落」,內地則為「左軚車」,右上左落,要注意勿行錯線。此外,內地國道及高速公路的車速高於香港,駕駛者未必習慣,且有不少獨有的交通標誌,如顯示只准電動車等新能源車輛行駛的專用車道,燃油車誤入會被罰。內地扣分制也適用於香港汽車,被內地扣滿12分後就不能駕車北上。

李耀培指出,香港與內地的道路規則和駕駛文化有異,正是香港汽車會最擔心的問題,相信「港車北上」安排實施後,不少到內地的駕駛者也不熟悉廣東省內行車情況,容易發生意外。一些交通標誌與規定雖然也相同,如小路出大路要讓路予大路的汽車,駛至斑馬路亦要先讓行人過路,但兩地亦有很多不同之處。

他表示,除香港與內地行車線相反外,香港高速公路時速規定亦沒有內地高,「內地有不少國道及高速公路,限速為110至120公里,香港沒有如此高速的道路,香港司機未必適應。」而在高速公路的快線行車時,車速不能過低,他建議香港駕駛者在內地高速公路選行中線,「因為行快線可能車速不夠快,另外行中線出路口亦無須要跨越幾條行車線,較適合不熟內地路面情況的香港司機。」

此外,「高速公路行出路口到小路減速好快,可能一跌就減至行50公里或30公里,要十分留意,以免被影快相。」

香港扣分制扣滿15分就要停牌,他指出,在內地違反交通法規除了會被罰款外,也會扣分,內地扣滿12分便扣駕照,不能在內地駕駛,故北上前要認識當地交通法例,以免出現違規情況。他並提醒駕駛者在內地巿區繁忙路段行車不要太快,需專注不分心,配合內地交通法則。

汽車會擬開班講解內地交規

最容易中招的是內地有不少香港沒有的路牌,如巿中心有新能源車輛的專用車道,要留意有關標誌,若入錯車道便會違規。此外,兩地交通燈亦有點不同,「內地好多時交通燈有倒數功能,可以知道有多久便會轉燈,而香港則沒有。另外,部分十字路口轉右無須睇燈,但有些新的路口則有燈,所以要睇清楚路牌,到十字路口究竟有沒有燈要睇,這亦需要留意。」

香港汽車會為配合7月「港車北上」安排,正籌備6月舉行研習班,正找合適師資和準備最新的資訊,包括內地的交通標誌等,並會講解內地交通法規與香港的異同。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