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傈僳族民眾歡慶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闊時節」。

(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有這樣一個漢字,上面一個「鳥」字,在四個點的位置拼上一個「甲」字,怎麼讀?絕大多數人都答不出的問題,對於雲南麗江永勝縣河腰村的一百多戶村民來說卻根本不算問題:「(普通話)唸『nia』」,因為這是他們源於「鳥」圖騰崇拜而祖祖輩輩傳承的姓氏。「nia」這一罕見生僻字姓氏在內地現行各大信息系統中無法輸入顯示,日常生活平添不便,「銀行卡都用不了,出行也受阻。」最終「nia」姓人無奈改姓「鴨」,由此在內地社交網引發熱議。不少網友呼籲信息系統、電腦輸入法升級,推進生僻字數字化,予以文字「活化石」更多保護,讓更多生僻字繼續留存在信息時代。

大山之中的雲南麗江永勝縣河腰村是一座傈僳族村,「nia」這個字來源於傈僳族語,是「鳥兒」的意思。

源於古老鳥圖騰崇拜

鳥兒是「nia」姓人的圖騰,他們認為自己是鳥氏族的後代。「鳥」字加「甲」字的組合是音譯而得的漢字,距今已經有四百年左右的歷史。如今改姓鴨的村民鴨新貴說,小時候自家住在更高的山上,屋頂總是有許多鳥兒,自己的母親還會在衣服上繡鳥的紋樣,「鳥」在其氏族文化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然而這種在姓氏中世代延續的圖騰崇拜在幾年前不得不中止──在辦理二代居民身份證時,「nia」字無法在新系統中顯示,身份證無法正常辦理,此後去銀行辦業務、註冊實名賬號等大小事務都沒法正常進行。無奈之下,當地「nia」姓人陸續去派出所改姓。把原先的字拆開,將「甲」字放到「鳥」字的左邊湊成了「鴨」字,至於最初是誰選定的「鴨」字,村民們也說不清楚。

「還是想回歸原本的姓,不能丟掉老祖宗傳承的寶貴姓氏。但我們也不知道去哪裏反映,找不到正確的渠道。」據內地媒體報道,當地村民鴨正高曾跟幾個好友討論過「nia」的問題,但討論總是無疾而終。得知自己所在的村「全村改姓鴨」一事登上熱搜,鴨正高很是欣喜:「證明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個問題,也許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

生僻字成新「數字鴻溝」

據統計,全國約6000萬人名中含有生僻字,媒體也曾多次對於「名字中有生僻字」帶來的如考試報名失敗、政務系統註冊失敗、銀行賬戶被凍結等生活不便,「生僻字已經成為繼老年人不適應信息化系統之後的又一個『數字鴻溝』。」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邵志清在日常工作中發現,進入信息化時代後,一旦人的姓名中含有生僻字,就會在各種需要信息系統支持的場景下遇到麻煩——「你怎麼樣證明你是你。」

「系統裏沒有這個字,解決的辦法是更新系統,而非讓人改姓。」網友們紛紛呼籲推進信息系統、電腦輸入法升級,讓生僻字數字化,如此古老的、富有文化意涵的姓氏不應消亡在信息時代。另有網友提出,作為姓氏的「nia」是家族歷史的「活化石」。給予一個村落姓氏的保護,不僅僅是對村民們歸屬感的尊重,也是對文化的保護。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