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加速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創新成果專利化與產業化。(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加速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少企業在創新科技方面取得新突破。記者今天(23日)從廣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開展的「知識產權為創新驅動賦能」系列走訪服務獲悉,有灣區企業致力解決高端面料「卡脖子」危機,加大新型纖維等高檔面料研發和成果轉化,加快國產面料替代進口面料,促進灣區「時尚產業鏈」發展。

據了解,由於內地高科技面料開發、服裝智能生產等技術滯後,內地85%的高檔面料靠進口;灣區不少企業此前也一直依賴進口面料來滿足生產需求。作為高端面料研發及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比音勒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為解決高端面料「卡脖子」危機,發揮在行業中的地位和技術優勢,加大新型纖維等高檔面料研發和成果轉化,加快國產面料替代進口面料的步伐。

廣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該中心通過為比音勒芬公司提供知識產權輔導,為技術人員提供個性化培訓,縮短企業「研產銷」時間,快速建立市場優勢,助力「時尚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比音勒芬經該中心預審後提交的7件發明專利中,6件一次性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授權時間縮短90%以上。

其中,經廣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預審的首件發明專利「一種具有排汗透氣功能的聚酯複合材料的服裝」的相關產品已投產面世,下一步將推向消費市場。

與此同時,研發成果專利授權慢、專利轉化難,亦阻滯了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進程。廣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將快速預審服務前移至創新主體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之前,該保護中心在6個月內提供專利預審服務36件,涉及相關技術領域多項「卡脖子」技術難題,服務國家級、省部級重大項目6項,有效推進創新成果專利化、市場化和產業化。據悉,該材料研究院目前聚焦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對重點新材料的需求,着力構建「大科學裝置或平台-產品研發-產業發展」的鏈條式研發生態。

責任編輯: 蔡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