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為改善三條過海隧道車流量失衡的問題,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日前通過「三隧分流」收費方案。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昨日公布,首階段在8月2日實施,私家車實施收費「633」制:西隧減至60元、紅隧及東隧統一增至30元;今年底前的第二階段則實施按時段收費制度,私家車繁忙時段使用西隧維持60元,紅隧及東隧則再增至40元;非繁忙時段,三隧則劃一為20元。運輸署期望分流後的車龍,紅隧縮短1至1.5公里,東隧縮短0.5公里。但專家指出三隧已飽和,調整收費治標不治本,建議研究全面使用電子收費系統、是否加建過海隧道或跨海大橋。 

目前紅隧是三條過海隧道中收費最低的,加上地理位置方便,不少駕駛者都選用紅隧。根據運輸及物流局的數據,2021年每日早上繁忙時間西隧、紅隧及東隧的平均車龍分別是0.1公里、2.6公里及1.7公里;使用紅隧要25分鐘才過到海,但西隧只需3分鐘。

的士過海兩階段均為25元

隨着特區政府8月1日收回西隧專營權,締造契機讓政府解決失衡問題。其中,私家車數量佔三隧車龍超過五成,故今次分流方案較集中調整私家車收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昨日在記者會上公布,8月2日起實施首階段分流方案,屆時不分時段,私家車使用西隧的收費由目前75元減至60元,紅隧和東隧則加價至30元,以吸引部分駕駛者轉用西隧。的士使用三隧全日劃一25元,其他車種收費維持不變。

今年底前實施第二階段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周一至周六每日劃分三種時段收費,早上和傍晚的繁忙時段(上午7時許至10時15分,及下午4時許至晚上7時),私家車西隧收費維持60元,紅隧、東隧則再加至40元。一般時段及非繁忙時段,三隧則分別劃一收取30元及20元。為免駕駛者為慳隧道費刻意加速「搶閘」或減速「塞閘」,由一個時段過渡到另一時段之間,隧道費每兩分鐘增加或減少2元。

至於商業車種的三隧收費,則不論日子、時段,的士一律徵收25元,小巴貨車等則劃一收取50元。

林世雄指出,繁忙時段佔全日約兩成時間,相信有助在繁忙時段減少紅隧、東隧的行車時間。第二階段西隧與紅、東隧收費相差20元,對吸引司機改用西隧的經濟誘因是否足夠?林世雄解釋,「西隧全線下調,(非繁忙時段)最高減幅達七成半,相信受益的不會只局限在駕車過海市民,亦有過海巴士乘客。」

運輸署署長羅淑佩表示,的士劃一收費可以讓司機不會再因隧道及時段收費高低而選擇隧道,減少乘客及司機的爭拗,希望實施新收費後,繁忙時段私家車車量減少一成,車龍也有所縮短。

學者指治標不治本 倡研新通道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目前三隧收費懸殊,是車流失衡主因之一,但根本性問題是三隧都已飽和。根據政府數據,2021年三隧上午及傍晚繁忙時段的飽和率高達126%,其中紅隧更是超負荷五成。他認為調整收費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新方案會起少少作用,提高西隧使用量,降低紅隧、東隧擁擠情況。但始終繁忙時間三條隧道都已飽和,而上下班高峰期是剛性需求,能調節空間不大。」

他預計實施新方案後,紅隧、東隧繁忙時段擁堵情況稍為改善,「可能平時塞車半個鐘,現在(塞)十幾分鐘。」他建議特區政府盡快落實不停車全電子收費系統,甚至仿照外地做法實施單雙號通行等方法限流,以及進一步研究是否需要建設新的過海隧道或跨海大橋。

小巴業:兩隧狂加價過海線難生存

(記者 文森)目前小巴行經紅隧及東隧的每程收費分別為10元及38元,但第二階段分流方案下,小巴等商用車使用三條過海隧道劃一收費50元,最多加價4倍。公共小型巴士總商會主席凌志強昨日對香港文匯報表示,有關安排不公道,「小巴已經只剩好少過海路線能生存,若隧道費加咁多,惟有取消所有過海線。」香港運輸物流業工會聯會及香港倉庫運輸物流員工協會亦批評,政府未有顧及商用車輛的實際運作,勢必增加客貨運行業每月開支成本。

運輸署昨日在記者會上解釋,隧道費以外,時間成本也十分重要,因為如果沒有合理調整,其他商用車一窩蜂使用紅隧,造成大塞車,無法多走幾轉,也會影響業界收入。

至於巴士過海隧道費劃一收50元,城巴新巴表示歡迎,稱可減低旗下逾70條西隧路線開支。現時八成人經三隧過海都是搭巴士,但巴士只佔過海車輛的8%,期待政府盡快推出擠塞徵費,緩解交通擠塞,並推出更多巴士優先措施,鼓勵大眾搭巴士。

陳恒鑌:向東九司機開刀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新方案方向正確,但需要調整細節。他擔心車輛分流至西隧可能引至西區出現堵車情況,另外上調紅隧、東隧收費,或引起東九龍居民不滿,「以將軍澳及觀塘區為例,當區駕駛者主要使用東隧過海,轉用西隧誘因實在不大,政府增加東隧收費無疑就是向他們開刀。」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政府在第二階段實施繁忙時間收費,有助分流車流量,但繁忙時間私家車使用紅隧及東隧收費40元,較目前最多加一倍,做法並不公平。他建議繁忙時間,私家車行經西隧收50元,紅隧及東隧收35元,收窄三隧差距以達到分流效果。他又指單靠加隧道費不能壓抑車流,較佳做法是加強泊車轉乘公共交通,以及避免巴士頻繁加價。

市民:不會為慳錢早起過海

Noely:我家住港島西,平時行西隧比較多,今次三隧的收費調整對我來說是好事,一日可以慳幾十元。但對於以後分繁忙時段與非繁忙時段收費,做法不是很理解,因為大家上班時間都是固定,上下班都有個普遍的高峰期,比如早上八九點,我沒理由為了慳錢,凌晨五六點起身過海上班。

阿倫:就算西隧減價仍然比其他兩條隧道貴,不會選擇行西隧,寧願在紅隧塞車。我認為紅隧和東隧收費調高並不能改善塞車問題,因為大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出行習慣選擇隧道。分時段收費更是「好心做壞事」,比如我這類貨櫃車司機,不會因不同時段有不同收費而揀過海時間。

張先生:西隧日後收費比現在低,但我不會改行西隧,因為要專程兜路行西隧,油費都蝕咗,我架車每行1公里就花4元油費,其他細車每行1公里2元油費,繞過去行西隧肯定得不償失。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