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綜合中新社及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3月21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兩國元首簽署並發表《中俄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對下階段兩國關係發展和各領域合作作出規劃和部署。兩份聲明均對能源合作重點着墨,致力於打造更加緊密的能源合作夥伴關係。

◆當地時間3月2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這是兩國元首舉行大範圍會談。 新華社

兩國元首在莫斯科舉行會談,就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和雙邊務實合作重要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商定將堅定奉行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原則,實現兩國長期自主發展,推動中俄經濟和貿易合作高質量發展,為全面推進雙邊合作注入新動力,保持兩國貨物和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勢頭,致力於2030年前將兩國貿易額顯著提升。

推動中蒙俄天然氣管道項目相關工作

《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列明中俄將在八個重點方向開展雙邊經濟合作,其中第四點為鞏固全方位能源合作夥伴關係。加強能源重點領域長期合作,推動實施戰略合作項目,拓展合作形式,加強能源技術、設備等領域合作,共同維護兩國和全球能源安全,促進全球能源轉型。

在《中俄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則更加具體地指出,雙方將打造更加緊密的能源合作夥伴關係,支持雙方企業推進油氣、煤炭、電力、核能等能源合作項目,推動落實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倡議,包括使用低排放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雙方將共同維護包括關鍵跨境基礎設施在內的國際能源安全,維護能源產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公平的能源轉型和基於技術中立原則的低碳發展,共同為全球能源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作出貢獻。聯合聲明還提到,雙方將共同努力,推動新建中蒙俄天然氣管道項目研究及磋商相關工作。

兩國全方位合作具有廣闊前景

展望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聲明指出,中俄關係不是類似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該種國家關係模式,具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性質。中俄關係成熟、穩定、自主、堅韌,經受住了新冠疫情和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不受外部影響,展示出生機活力。兩國人民世代友好具有堅實根基,兩國全方位合作具有廣闊前景。俄羅斯需要繁榮穩定的中國,中國需要強大成功的俄羅斯。

中俄視彼此為優先合作夥伴,始終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成為當今大國關係的典範。在元首外交引領下,雙方保持各層級密切交往,就彼此關心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增進互信,確保雙邊關係始終高水平運行,並願進一步深化兩國關係和發展各領域對話機制。

雙方在聲明中指出,當前世界變局加速演進,國際格局深刻調整,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多極化國際格局加速形成,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地位普遍增強,具有全球影響力、決心捍衛本國正當權益的地區大國不斷增多。同時,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依然橫行,用「基於規則的秩序」取代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和準則的行徑不可接受。

中俄雙邊經濟合作八重點方向

一、擴大貿易規模,優化貿易結構,發展電子商務及其他創新合作模式。

◆穩步推動雙邊投資合作高質量發展,深化數字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領域合作,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相互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

二、大力發展互聯互通物流體系。

◆保障兩國貨物和人員通過鐵路、公路、航空、河運和海運等交通方式雙向便捷往來。

◆本着互利精神釋放兩國過境運輸潛能,優先解決瓶頸,分步驟分階段完善中俄邊境基礎設施特別是重點口岸建設,提升通關和查驗效率。

三、提升金融合作水平。

◆在雙邊貿易、投資、貸款和其他經貿往來中適應市場需求穩步提升本幣結算比重。繼續就支付領域創新與現代化改造等交流經驗。加強金融市場合作,支持兩國評級機構和保險公司在現有監管法規框架內開展合作。

四、鞏固全方位能源合作夥伴關係。

◆加強能源重點領域長期合作,推動實施戰略合作項目,拓展合作形式,加強能源技術、設備等領域合作,共同維護兩國和全球能源安全,促進全球能源轉型。

五、加強協調,在市場化原則基礎上發展冶金、化肥、化工產品等大宗商品及礦產資源領域長期互惠供應合作。

◆加強兩國境內資源深加工產能建設互利合作。

六、促進技術及創新領域的交流和高質量合作,保障兩國技術的高水平發展。

七、推動工業合作提質升級。

◆在對接行業標準和技術要求基礎上,打造由兩國本土工業企業參與的新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八、切實提升農業合作水平,保障兩國糧食安全。

◆深化農產品貿易合作,在確保安全基礎上穩步擴大農產品相互准入,拓展農業領域投資合作。

外媒:多極世界願景獲發展中國家認可

綜合外電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大範圍會談,海外傳媒對此高度關注,分析指兩國展現出的多極世界願景得到許多發展中國家認可。亦有西方傳媒指出,中俄峰會凸顯西方面臨的挑戰,尤其中國正藉和平姿態,在全球舞台積極發揮影響力。

倡導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

《華爾街日報》形容,今次峰會是一場盛大的地緣政治關係展示。中俄雙方重申夥伴關係具有「不對抗且不針對第三國」的性質,呼籲加速推進全球多極化。這一提議獲得許多發展中國家支持,足以體現兩國在所謂「美國主導地緣政治秩序」外的影響力。

分析還指出,就在本月初,在中方成功斡旋下,曾被視作宿敵的沙特阿拉伯與伊朗能夠坐下來對話。中國正是藉着與沙伊兩國的經濟關係和靈活外交方式,促成今次重要外交成果。如今在俄烏衝突議題上,中國也展現出和平調解人姿態,強調要以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

英國《衛報》稱,習近平2013年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就來到俄羅斯,並在此後多次與普京舉行會晤,這顯著加強了兩國關係。

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國際政治專家阿拉斯認為,中國致力推動世界和平、睦鄰友好的新秩序。「他們已經確定了基本原則,審慎地不斷補充細節,逐步擴大到影響全球。」外交政策智庫「卡內基和平基金會」中東研究專家哈姆扎維也形容,「通過促成沙特與伊朗關係正常化,中國正在轉向外交事務全新領域,從經濟交流擴大到致力通過談判解決衝突。」

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亞洲區執行主任克拉布特里提醒,美國對中國咄咄逼人的態度是許多國家緊張的根源。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主播扎卡里亞更直言,「美國的單極霸權反而侵蝕了外交政策,只顧提出要求、威脅甚至譴責他國,很少有人願意努力了解對方的觀點或展開實質性的談判。」

印度《論壇報》認為,此次出訪將努力推動烏克蘭問題的和平解決。普京也表示,中國在最緊迫的國際問題上採取公正和平衡的立場,俄方已經研究了中方就解決烏克蘭危機提出的建議。

《以色列時報》也注意到,普京對中方提出的關於烏克蘭問題的和平倡議表示歡迎,並稱其可以作為和平解決相關問題的基礎。

塔斯社援引普京的說法報道稱,俄中關係是全球大國合作的一個例子,兩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責任維護全球穩定與安全。

專家解讀:中俄關係成推動世界秩序良性演變關鍵力量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中俄元首會晤達成許多新的重要共識,雙方簽署並發表兩份聯合聲明,對下階段中俄關係發展和各領域合作作出規劃和部署。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向香港文匯報指出,此次訪俄成果突顯出中俄關係的四大亮點。

一是中俄是維護戰後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的中流砥柱。現在美國塑造所謂「民主——專制」兩極對抗的敘事,採取去全球化和搞所謂新的供應鏈等一系列行動企圖推翻戰後國際秩序,未來世界要穩定還是要看中俄合作。

二是中俄兩國是新型大國關係的典範。中俄關係是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之上的。

三是中俄兩國領導人高度互信。元首外交引領中俄關係發展。此次訪問對未來中俄關係發展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四是中俄經貿合作不僅數量規模提升,且質量和結構等各個方面不斷優化,合作潛力進一步提升。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向環球時報表示,中俄關係的發展向世界傳遞出清晰信息: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大背景下,中俄關係實際上已成為推動世界秩序良性演變的關鍵力量。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向內地媒體指出,中俄作為彼此最大鄰國和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兩國合作韌性強、潛力足、空間大。他說,中俄在「一帶一路」框架內進一步合作可以影響和輻射更廣的國家和地區。

烏克蘭危機仍不容樂觀

中俄元首簽署的聯合聲明中,強調通過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王義桅指出,習近平主席此次與普京總統討論烏克蘭問題,是出於勸和促談。他說,因為中方不是紛爭的當事方,所以能夠進行調停。

關於烏克蘭危機,這位專家指出,烏克蘭想奪回失去的領土,俄羅斯想鞏固既得成果。目前兩國都無意停戰,互不信任,因此中方能做的很有限。他認為,事態走向不容樂觀,戰爭很有可能長期化。

王義桅建議,如果不能立馬停戰,那可以從協商交換戰俘、糧食供給、抑制戰爭外溢效應等方面入手,後期再努力實現停戰乃至於簽訂和平協定。他說,中國可以與聯合國一同為協定做擔保。不被俄羅斯信任的美國是做不到這些的。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