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實施多年,卻經常被質疑港鐵在盈利之餘仍然加價。特區政府與港鐵公司就票價「可加可減」調整機制進行檢討,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新方案昨日(21日)出爐。新機制下,港鐵物業利潤與票價調整掛鈎,利潤愈多票價加幅愈低,最多可扣減0.8%,較舊機制最多額外獲0.2個百分點的扣減,從今年6月起生效。翻查資料,2022年港鐵香港物業發展利潤為104億元,按照新的計算方式,今年港鐵票價幅度將下調0.8%。

據專業人士研判,新方案對港鐵即時財政沒有太大的直接影響。只有當香港物業發展利潤超過50億元,新機制才會發揮效用,如果少於100億元便多扣減0.1%;多於100億元則多扣減0.2%。然而,過去10年間,港鐵本地物業發展利潤超過50億元的情況有且只有3次。如此算來,對港鐵而言,只是九牛一毛,絲毫不影響整體的營運安排。

各界雖然歡迎今次檢討後增加「利潤對沖」,用港鐵整體營運利潤對沖通脹導致的必然加價幅度,但由於當中加幅的計法過於複雜,普羅市民一頭霧水,且扣減的數字對市民而言更是微不足道,只是「小恩小惠」。專家指出,作為港鐵大股東的特區政府,應該發揮政府的監察作用與大股東的督導作用,特別是在港鐵近年來連續超過百億物業收益的情況下,確保新機制「可加可減」,而非「可加可不減」。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雖然經過調整的港鐵票價機制未能完全令人滿意,但特區政府回應民意、票價機制與時俱進,也對其他公共事業尤其巴士公司的漲價風有一定抑制作用。特區政府早前公布五大巴士公司的加價申請,加價8.5%已是最低,如九巴申請加9.5%,城巴機場路線申請加幅更高達50%,被指遠遠超出市民的負擔能力,也對剛開始復甦的經濟構成壓力,專家批評巴士公司「獅子開大口」,漫天要價。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表示,理解市民對巴士加價問題的關注,政府會審慎處理,考慮市民的承受力、社會狀況和整體觀感,政府一定會對加價事項嚴格把關。昨日公布的港鐵票價「可加可減」新機制,也證明特區政府說到做到,這也為處理巴士公司的加價申請,提供了參考。

除了地鐵和巴士,三隧的收費也有新的變化。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今日(22日)公布,方案將會是「兩步走」,第一步是由政府今年8月2日收回西隧專營權後,開始實施「633」固定收費方案。私家車行駛紅隧及東隧的收費,劃一上調至30元;現時收費75元的西隧,則下調至60元;其他車種收費維持不變。至於的士,三條隧道的收費劃一為25元。

第二步是在不遲於今年年底開始,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周一至周六的繁忙時段,西隧私家車收費60元,紅隧和東隧40元;一般時段三隧劃一收費30元;非繁忙時段則劃一收20元。而在周日及公眾假期,使用三隧的私家車在日間收25元,其餘時段20元。的士收費全日維持在25元水平。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認為「633」收費方案只是收費指標,並沒有分流作用,整體使用三條隧道的習慣不會有大改變,只有車費相同,駕駛者才會優先以路面情況考慮使用哪一條隧道。他指出,雖然西隧收費下降,但依然偏高,而下降金額則轉嫁到紅隧及東隧,對常用紅隧及東隧的司機而言其實是加了價,並不公平。

記得每周一到周五和我們一起,觀香港、看世界。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