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昨日表示,將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硬聯通」和合作的「軟聯通」,多措施促進大灣區通關便利,加快推進「港車北上」,便利人員往來和貨物流動。大灣區內有三個關口、實施三種制度,現在有海關總署統籌便利通關,三地相關部門要積極配合、拆牆鬆綁,實現人流、物流的無障礙暢通。這是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

粵港澳大灣區內有着完善的世界級基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相繼落成,多個陸路客運和貨運口岸相繼擴建。但過去三年由於疫情的影響,這些「硬聯通」帶來的積極效應未有完全發揮出來。以港珠澳大橋為例,建造時預計至2035年,每日有5萬至6萬車輛及23萬至25萬人次使用。但大橋建成首年,日均車流量才數千架次。究其原因,是因為大橋涉及三地三個海關、三種制度。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在立法會提供的數據,在疫情前,只有約8萬輛持有相關配額和牌證的粵港澳三地跨境車輛具備通行大橋的資格。這說明要讓「硬聯通」的積極作用發揮出來,必須加強三地的「軟聯通」建設。

從今年1月1日起,「澳車北上」政策正式實施,也就是擁有澳門單牌車的車主可經港珠澳大橋開車前往廣東。在相關政策的帶動下,港珠澳大橋的車流量逐漸上升。根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的數據,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大橋珠海口岸單日查驗澳門單牌車逾3,000輛次,刷新政策實施以來的最高紀錄,經大橋珠海口岸出入境的旅客達10萬人次。在此成功經驗下,粵港兩地政府應爭取盡快敲定安排細節,落實「港車北上」。

在便利貨物流通上,三地海關可善用創新科技簡化通關模式。海關總署昨日在記者會上介紹了「跨境一鎖」,也就是善用智能鎖鎖住貨物,在過關的時候就無需拆箱查驗;推動三地海關之間的貿易數據聯通,實施「一單兩報」等。這些措施在今天的信息技術下,只要三地政府打通數據聯通,都不難實現。

在便利人員流通上,珠澳多個口岸已應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模式,應盡快把這種便捷通關模式推廣至三地的其他口岸,便利三地人流往來。

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講求的是各項要素的充分融合,便利通關是必然要求。歐盟27個成員國之間,都能夠做到人員和貨物的便利流通,粵港澳三地在「一國」之內,更應該打破制度壁壘,令人流物流暢通無阻。現在由海關總署牽頭提出以多措施促進大灣區通關便利,粵港澳三地政府應該解放思想,優化通關模式,便利人員往來和貨物流動,助力粵港澳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灣區。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