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耀斌18日在北京出席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時表示,大國博弈驅動國際分工秩序重構,面對全球變局,中國必須善於化危為機,更好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史耀斌提出着力打通影響「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堵點,防止內外循環脫鈎,加大財稅幫扶力度助力中國企業「出海」及搶佔供應鏈中高端,提高中國參與和構築全球供應鏈的主動權,同時要推進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對外開放。

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於3月18日在北京開幕,會議主題是「以高水平開放應對全球變局」,多位來自財政、金融等領域高官出席論壇闡述中國對外開放政策。

◆多位來自財政、金融等領域官員出席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時,闡述了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圖為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黃島基地,工人加緊趕製外貿訂單。 (資料圖片)

防止內外循環脫鈎

史耀斌在談到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時指出,經濟全球化從高潮轉向低潮,地緣政治衝突愈演愈烈。國際貿易和跨境投資增速放緩,大國奪鏈的博弈加劇,脫鈎、斷鏈暗潮洶湧,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布局由「成本至上」轉向成本、市場、安全等多因素並重。

「目前美國的部分銀行和西歐的部分銀行已經顯現了運轉和信用的難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已經陷入了債務困境,制約了全球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實施空間,降低了宏觀經濟政策應對全球的經濟衝擊和衰退的有效性。」而在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持續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史耀斌由此指出,面對全球變局,善於化危為機,更好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當前要着力打通影響「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堵點,防止內外循環脫鈎。

推進立法 打通「雙循環」堵點

他提出多項打通「雙循環」堵點的措施,首先是推進立法,將制度性開放的頂層設計與國家發展戰略一體規劃、一體推進,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史耀斌說,目前研究推動的立法包括,推動國有資產的綜合立法,完善財政預算的法律制度體系,推進稅法典的編纂,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保證標準體系的立法研究。

與此同時,中國要完善負面清單制度,進一步破除制約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體制、機制障礙;要與國際市場對接規則、協調規制,發揮自貿區和自貿港壓力測試實驗室的作用,探索開發新舉措。

堅決遏制金融服務業等壟斷格局

另外,「加大財稅幫扶力度,提高中國企業打入海外市場和供應鏈中高端的能力,提高參與和構築全球供應鏈的主動權。」在史耀斌看來,「一帶一路」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是中國重構供應鏈的重要支點。

史耀斌提出,依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構,促進與沿線國家核心生產要素、區域優勢資源、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的合作,深入挖掘RCEP的市場潛力,在RCEP框架下構建區域市場生產網絡和金融體系,適時推動RCEP協定升級。

史耀斌還提出,中國必須抓住、抓穩新一輪生產革命的脈搏,加強金融服務業和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的開放水平。同時,堅決遏制金融服務業等領域壟斷格局,推進相關行業向社會資本開放;並且健全系統性風險的評估、防範、預警和金融風險處置機制,特別注重對跨境資本流動方面短期「熱錢」的監管,統籌擴大開放與維護安全。

央行副行長:中國金融資產投資和避險屬性凸顯

◆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於3月18日在北京開幕,會議主題是「以高水平開放應對全球變局」。(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18日表示,從目前情況看,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短期內能否明顯回落還存在不確定性,繼續保持較高利率水平可能對銀行業等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造成不利影響,增大貨幣政策調控的「兩難」甚至「多難」,未來全球財富管理面臨的挑戰增大。而中國堅定實施穩健、正常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穩中向好,並形成了難得的低通脹經濟環境。「隨着中國經濟增長動能逐步恢復和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資產的投資屬性和避險屬性也會更加凸顯。」

中國ESG領域具備較好投資前景

宣昌能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談到,「近期,美歐個別少數銀行業機構暴露出的風險表明,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快速調整在產生外溢效應的同時,也存在內因影響。」宣昌能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分析說,過去長期低利率環境使部分金融機構習慣於在利率低波動性環境下擺布資產負債,缺乏對利率短期、大幅波動的預期和敏感性。矽谷銀行的資產負債特徵使其對利率變化更為敏感並最終引發風險。

宣昌能認為,在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複雜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開放、穩定與發展,為全球資產的多元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機遇和選擇。其中,環境、社會及治理領域(即ESG領域)具備較多和較好的投資前景。截至去年底,中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達到22萬億元,綠色債券存量約1.5萬億元,資產規模位居全球前列。

銀保監會副主席:擴銀行業保險業制度型開放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出席同一場合時表示,下一步中國穩步擴大銀行業保險業制度型開放的重點,首先是主動對照《全面與進步跨太平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議規則,進一步提升中國金融業的制度型開放水平;其次是推動監管規則與國際接軌,未來將在氣候變化、綠色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進行積極探索和嘗試;第三是在內外資一致的基礎上,主動回應外資金融機構的訴求,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