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美國矽谷銀行(SVB)破產掀起危機,迫使美國政府和銀行業大舉出手「包底」。儘管美國總統拜登前日宣稱,他認為當前美國銀行業危機「已經平息」,卻並未讓市場吞下「定心丸」。《華爾街日報》研究指出,全美有多達186家銀行極可能存在與SVB類似的風險。經濟學家亦表示,中小型銀行受危機影響減少貸款,會讓更多企業難以籌集資金,從而影響招聘與投資,甚至增加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眼見多間銀行還未「止血」,不少銀行業高層都調高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預測。富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布賴森稱,他現時估計今年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約為65%,高於銀行業危機前的55%,「即使一切塵埃落定,今次危機也會對經濟產生真正且持久的影響。」 此前態度一直樂觀的高盛也表示,由於銀行業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會將經濟衰退預期上調10個百分點,達到35%。
專家憂許多極嚴重問題未浮面
哈佛大學教授、金融危機領域知名學者羅格夫解釋,美國中小型銀行理論上會接受金融體系最嚴密監控,「我並不奇怪會有問題浮面,奇怪的是第一道縫隙出現的地方。」羅格夫與不少學者都擔憂稱,SVB幾乎毫無徵兆地破產,意味許多極為嚴重的問題或長期都未浮面,在房地產或私募股權等監管較少的金融領域,不排除也潛伏着威脅。
還有經濟學家指出,風聲鶴唳的中小型銀行很可能收緊貸款標準並削減放貸,從而支撐自身財務狀況或應對監管機構審查。但對於依賴中小型銀行融資的地產商或私人企業,它們短期無法尋獲其他融資來源,或只能被迫削減招聘、投資和支出。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費羅利就提醒,「資本市場很難用其他資源取代中小型銀行,這反而可能阻礙經濟增長。」
拜登死撐銀行體系更彈性穩定
《華爾街日報》前日援引近期一項研究,估算各間主要銀行在聯儲局加息潮中資產賬面的市值損失,以及銀行資金中來自未投保存戶或超過25萬美元(約196萬港元)保險上限的賬戶的比例。研究估計全美有186家銀行,如果一半的未投保存戶迅速提取資金,銀行就沒有足夠資產維持所有存款,可能會如同處理SVB危機一樣,迫使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介入。
拜登前日發表聲明,宣稱美國政府本周採取了「果斷行動」,在不危及納稅人資金下穩定銀行體系,令其變得「更加彈性和穩定性」。拜登表示,美國當局有必要採取類似措施,保護就業和中小企業,納稅人亦不會承擔任何損失。「美國人民和企業應當有信心,他們的存款會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出現。」
拜登亦強調,他將堅定加強問責制度,追究製造這場混亂的人的責任。但投資業界依然擔憂,現時銀行業危機仍未散去,部分規模較小的地方性銀行能否挺過這一關,預計仍然存在變數。
《金融時報》:瑞銀研收購瑞信業務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稱,在瑞士央行推動下,瑞銀正在討論收購瑞信全部或部分業務。這兩間瑞士最大銀行的董事會將各自舉行會議,討論交易的可能性。若達成交易,將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歐洲最重要的銀行業交易。早前曾傳出兩間銀行反對強行合併的方案。
據多名消息人士表示,此潛在交易背後的推手為瑞士央行和瑞士國際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目的是提振各界對瑞士銀行產業的信心。
早前有報道指出,瑞士政府正在推動瑞信和最大競爭對手瑞銀合併,但雙方以業務重疊性高為由,強烈反對建議。據悉,瑞銀希望更聚焦在其獨立的財富管理策略,不願承擔與瑞信相關的風險,而瑞信則希望獲得央行支援後,爭取更多時間推動轉型計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