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這是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李強、趙樂際、韓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在主席台就座。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綜合記者江鑫嫻、馬曉芳及新華社報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4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十三屆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代表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汪洋指出,必須準確把握人民政協性質定位。政協不是協商主體,而是發揚民主、參與國是、團結合作的制度化協商平台。要通過協商制度的有效運行,把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轉化為政策選項,把黨的主張轉化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真正把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三月北京,春意盎然。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內燈光璀璨,氣氛莊重熱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懸掛在主席台正中,十面鮮艷的紅旗分列兩側。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應出席委員2,169人,實到2,132人,符合規定人數。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王滬寧、石泰峰、胡春華、沈躍躍、王勇、周強、帕巴拉·格列朗傑、何厚鏵、梁振英、巴特爾、蘇輝、邵鴻、高雲龍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李強、趙樂際、韓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祝賀大會召開。

下午3時,王滬寧宣布大會開幕,全體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廣泛開展凝聚共識工作

汪洋指出,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全面加強對人民政協工作的領導,首次召開中央政協工作會議,制定《中共中央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為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證。政協全國委員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準確把握政協性質定位,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務實有效深化專門協商機構建設,凝心聚力共襄民族復興歷史偉業,與時俱進推進人民政協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人民政協事業展現新氣象新面貌,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新貢獻。

汪洋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中國共產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履職盡責,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提升政協協商質量,更好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廣泛開展凝聚共識工作,為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厚植政治基礎、社會基礎;充分發揮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作用,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致力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推進工作創新,提升履職水平和實效;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夯實工作基礎等七個方面總結了過去五年全國政協的工作。

在談到五年工作的主要體會時,汪洋強調,十三屆全國政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了對政協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其中,他指出,必須準確把握人民政協性質定位。這是人民政協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前提,也是更好發揮自身功能作用的基石。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協商是人民政協制度的鮮明特色和優勢所在,也是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理念和基本方式,促進廣泛團結、推進多黨合作、實踐人民民主都需要通過協商來實現。專門協商機構綜合承載政協性質定位,是新時代賦予人民政協職能定位的新內涵。政協不是協商主體,而是發揚民主、參與國是、團結合作的制度化協商平台。要通過協商制度的有效運行,把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轉化為政策選項,把黨的主張轉化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真正把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談及今後的工作建議,汪洋強調,中共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人民政協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深入貫徹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履行各項職能,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促進中華兒女大團結,為實現中共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作出新的貢獻。

政協報告金句

◆黨的領導越是堅強有力,人民政協事業就越能蓬勃發展,政協制度優勢就越能充分彰顯。

◆專門協商機構綜合承載政協性質定位,是新時代賦予人民政協職能定位的新內涵。

◆聚焦「國之大者」和民之關切科學選擇協商議題,合理確定協商形式,努力做到議題選擇準、情況調研透、協商內容精、議政質量高。

◆必須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融入到視察考察、調查研究、協商議政等各項活動中。

◆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要求,堅持人民政協為人民。

◆多做春風化雨、解疑釋惑的工作,多鼓團結奮鬥、共促發展的幹勁,廣泛匯聚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十三屆政協履職五大經驗

◆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

◆必須準確把握人民政協性質定位

◆必須聚焦中心工作持續提高協商效能

◆必須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

◆必須不斷強化政協委員責任擔當

十三屆政協履職四方面需改進

◆履行職能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需要進一步深化

◆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有待進一步加強

◆政協協商效能和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

◆凝聚共識、民主監督、聯繫界別群眾的制度機制等需要進一步完善履行職能制度化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