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前日頒布依照《芯片與科學法案》的補貼申請新規,為半導體企業羅列連串要求。商務部表示,企業必須連續10年不得在中國擴大產能,還要與美國政府分享超出預期利潤,才能從聯邦政府合共390億美元(約3,061億港元)的撥款中獲得補貼。許多經濟學家質疑稱,中國市場是多數半導體公司主要利潤來源,美國政府補貼申請條件複雜,反而會阻礙本地半導體產業發展。

美商務部表示,企業必須連續10年不得在中國擴大產能,還要與美國政府分享超出預期利潤,才能獲得補貼。(資料圖片)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宣稱,商務部將保證補貼計劃不被企業濫用。她並未直接點名中國,但強調受資助企業要簽訂協議,限制其在獲得資金後的10年內,「在(美國政府)關切的國家擴大半導體製造產能的能力」。獲資助企業也不得在知情前提下,與受關注外國實體進行任何涉及敏感技術或產品的研究及技術許可合作。雷蒙多宣稱,「我們要確保美國成為全球唯一的國家:所有可以生產尖端芯片的企業都在美國大規模投產。」

企業憂影響在華經營

《華爾街日報》指出,多數計劃在美申請補貼的公司,在中國都有相當規模的業務,不少企業都擔憂補貼申請新規會影響在華經營。報道提到,有半導體行業高管已在密切關注商務部後續安排,包括企業在華擴展業務的限制詳情,特別是哪些類型的尖端芯片將被列入禁令範圍。

還有商務部官員披露,為確保美國納稅人享受當地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成果,對於獲得超過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補貼的公司,一旦其相關業務利潤「超過預期」,將被要求與政府分享部分利潤,金額不超過資助額的75%。據報聯邦政府會利用這些資金,繼續提升美國半導體產業實力。

禁資金作股份回購派息

雷蒙多也強調,獲得補貼的企業不得利用相應資金作股份回購或派發股息,還必須提供5年內多個回購股票計劃詳情,當局會評估申請企業不回購股票的承諾力度。商務部還要求接受補貼企業聘用一定比例工會成員建設工廠,並為企業員工提供子女托育服務。

《金融時報》認為,商務部的連串補貼規定背後充滿隱憂,例如「托育服務」這項要求,就反映出美國政府擔心沒有足夠的熟練工人確保實現生產目標。智庫「卡托研究所」貿易和經濟專家林奇克姆形容,相關規定或會增加獲補貼企業成本、拖累研發生產進度,「這些資金似乎有較法律更多的限制和條件。」

《芯片與科學法案》補貼申請將歷時數月。美國現時僅向負責組裝芯片的工廠開放申請,預計到今年春天和秋天,才會分別允許芯片製造原材料及設備供應商,以及芯片研發企業申請補貼。所有資金據報會依照項目進度分批次發放,不會一筆過支付給企業。

美國現時僅向負責組裝芯片的工廠開放申請,預計到今年春天和秋天,才會分別允許芯片製造原材料及設備供應商,以及芯片研發企業申請補貼。(資料圖片)

拜登圖「一箭多鵰」 專家媒體潑冷水

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的補貼申請規矩多多,總統拜登政府被指試圖「一箭多鵰」,不但想要發展半導體產業,還試圖實現改善勞工條件、減少碳排放等目的。然而許多經濟學家指出,極力扶持單項產業的政策過於複雜,只會模糊核心經濟目標,還加劇企業的應對壓力。

《紐約時報》指出,拜登政府似乎希望用高額補貼作為誘因,吸引企業主動遵守各項規定。不過華盛頓智庫經濟創新小組首席經濟學家歐齊馬克提醒,提振美國半導體產業本就任務艱鉅,「如果試圖同時完成另外10多件毫不相干的事,挑戰會更困難,這不僅會導致失敗,更會抹黑一個世代產業政策的形象。」美國商會執行副總裁布拉德利也認為,「我們應專注於消除監管障礙,對於只會增加成本、拖延生產進度的新要求理應謹慎。」

跨國企業多元 美難「鶴立雞群」

《華爾街日報》也分析稱,縱觀美國過去的產業政策,取得成功的多是載人登月或研發新冠疫苗等目標明確的任務。一旦將政策目標分散到扭轉經濟衰退趨勢、尋求社會全面發展等多個領域,產業政策就會失去方向,最終任何一項期望都難以實現。

報道還提醒稱,如今全球多個經濟體都致力發展半導體產業,跨國企業選擇多元。當眾多國家同時奉行相似的政策,哪怕美國想要「鶴立雞群」也會非常困難。在多地政策扶持下,全球芯片產業相信會快速發展,甚至不排除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

美商務部長:保證美軍武器獲尖端芯片

美國尋求用產業政策提振半導體行業。商務部長雷蒙多特別強調,《芯片與科學法案》能夠協助美國國防部,安全獲得由受資助工廠生產的尖端半導體,保證為美軍提供現代武器系統所需的尖端芯片。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新冠疫情和中美緊張局勢升溫,或讓美國意識到自身過於依賴進口芯片。雷蒙多受訪時就表示,促進美國芯片製造業的《芯片與科學法案》是一項國家安全舉措,尤其美國90%以上的尖端芯片都需進口,「這是不能縱容其持久存在的國家安全漏洞。畢竟每一件精密的軍事設備、每一架無人機、每一顆衛星都依賴於半導體芯片。」

雷蒙多宣稱,美國軍方和國家安全官員都會積極參與芯片行業發展,落實產業補貼政策時,商務部官員也會聽取國防部長奧斯汀,以及國防和情報部門的建議。

傳韓與美磋商 護航在華投資

許多跨國半導體企業在中國有長期投資,非常擔憂美國政府《芯片與科學法案》的補貼申請新規,會影響企業在華發展。韓聯社引述韓國外交部官員稱,韓國政府據報正與美國溝通,尋求保障韓國芯片製造商目前在中國的投資,不會受到法案涉華條款影響。

韓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芯片廠商都將中國視作關鍵市場,在中國設有芯片工廠。報道提到,韓國政府正與美方就韓企對外投資規模和範圍進行討論,韓方希望避免韓企受到不利影響,例如保障韓企對中國內需市場進行的投資,不會與美國半導體產業補貼申請條件相抵觸。報道亦引述韓國官員消息稱,美國政府基本同意制訂申請補貼條款時,盡量不會波及已經對華投資的韓企。

美國去年10月曾頒布措施,限制芯片生產廠商向中國出口先進生產設備,不過韓企獲得一年豁免。據報美國上月與韓國和日本磋商設立預警系統、確保芯片穩定供應時,並未討論出口管制問題。

【環球點評】當美國的朋友是致命的

文/郭燁

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的企業補貼申請細則正式出爐,當中不少內容不但令行內人士、就連一般人都大大感到驚訝,先不說禁止受補貼企業在所謂「關切國家」(說白了就是中國)擴大產能這種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就連要求受補貼企業須與聯邦政府分享「超額利潤」,都是與美國向來倡導的自由貿易、自由市場等價值觀背道而馳。而這一切,正正應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日前評論美國貿易政策所說的一句話:「連巧取都沒有了,只剩下豪奪。」

過去幾年,美國政府利用種種威逼利誘手段,令多家海外芯片製造商同意到美國設廠,例如台積電就正在亞利桑那州興建生產5納米製程芯片的工廠,環球晶圓在得州的新廠房於去年底動工,韓國三星在得州的芯片廠也將於今年內完工。

眾所周知,美國儘管有大量設計芯片的人才,但卻非常缺乏製造芯片的人力,芯片製造成本非常高昂,這些海外企業之所以同意到美國設廠,很大程度是因為美國願意提供巨額補貼。不過這些企業應該萬沒想到,美國如今竟然來一招過橋抽板、閉門打狗,把你騙進來設廠,再一刀一刀地朝你的「超額利潤」割下去。對這些海外企業而言,要是放棄不拿補貼,美國廠房就肯定蝕大本,但拿補貼呢,又要平平白白把辛苦賺來的錢「分享」給美國政府。

《芯片法案》的補貼申請細則還有很多對海外企業而言並不合理的要求,例如獲得補貼後的5年內要停止股票回購,還要為美國員工提供「托育服務」,變相令成本進一步上升。事實上,芯片業向來是周期性相當強的行業,5年後市場情況如何根本難以預測,例如近兩年市場由「芯片荒」變成供過於求,不少企業如台積電就需要實施回購來穩住投資者情緒,如果這些海外企業為了獲得美國政府補貼而停止回購,將會很難向他們老家的投資者交代。

最諷刺的是,業界人士早已估計,《芯片法案》中列出的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補貼,絕大部分將由英特爾等美國「親生仔」獲得,台積電和三星等只能排在最尾拿剩下的一點。

如今一切已很明顯,美國這個《芯片法案》目的不但是要打壓中國,更是要收割海外芯片企業的技術和利潤,將原本全球化的半導體產業,變成集中在美國一極,來鞏固自己的「芯片霸權」。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過:「當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但當美國的朋友卻是致命的」,看來這句話如今又一次應驗了。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