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時25分。

距離天亮還有一段時間,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已燈火通明,工作人員打開口岸大門,為迎接第一批過境人士做準備,附近已有零零星星的人在等待過關。

清晨6時25分,深圳灣口岸已經燈火通明。(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丁旻 攝)

6時30分,口岸開放時間一到,過境旅客魚貫而行,廠商會蔡章閣中學的陳日成老師也啟程過關去往深圳。「我現在準備去深圳接學生們回校,由於今天是他們第一天回來,我擔心他們不熟路,這幾天會先帶他們熟悉熟悉。」陳老師平日除教書外,還擔任了3年多的華語及跨境學生事務主任,「我剛負責跨境學生沒有多久,疫情就來了。封關後,我就沒有什麼機會能見到學生們,現在就想盡早見到他們,與學生們熟絡。」

因為疫情,香港與內地「封關」三年。今年初政府宣布兩地在2月6日起全面通關,更提到2月8日起有序恢復跨境學生面授課堂。這意味着,2月8日起,被「遺忘」了3年的跨境學童,終於又能重返校園。

3年未見自己的學生,陳老師迫不及待,在2月8日恢復跨境學生面授課堂第一天就親自到關口接學生返學。

陳老師一大早起程過關去深圳,接跨境生回校。(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楎 攝)

「疫情3年打亂了他們的生活,每個家庭都面臨艱難抉擇,包括是否在深圳上網課、還是轉校,或者乾脆來香港租住等等。」陳老師表示,現在廠商會蔡章閣中學有12位跨境學生就讀。疫情期間,大部分跨境生選擇在深圳家中上網課;有部分家庭為保證孩子的校園生活及社交技巧,會安排孩子一邊上網課、一邊在深圳的學校上學;另外家境好些的家庭,就會考慮帶孩子赴港租房陪讀,擔負着昂貴的租金,但社交生活、學習環境就和香港學生無異。「除了學習,社交活動或者實體課活動也是孩子成長的一環,其實這些都是最普通的需求,但那時成為了跨境學生最渴望的事物。」

7時左右,因多位跨境學生還在準備入境手續,陳老師在關口只見到4位跨境生,他們之中有已經度過3年網課時間的中五學生,也有今年剛剛入學的中一新生。陳老師帶着他們一路過關、搭乘巴士回到學校,整個過程用了逾50分鐘。

陳老師表示,十分期待與跨境生熟絡起來。(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楎 攝)

8點前,跨境學生們準時抵達學校。

「早晨!歡迎你們回來,我是你們的班主任……」

踏入校門,見到熟悉的場景,一聲聲曾每日在電腦熒幕前聽到的熟悉聲音,如今能親身見到、聽到,久別校園的中五學生黃淑榆感到十分開心。「真的感覺恢復了以前的生活,不用透過電腦和同學老師們聊天了,現在有種在敘舊的感覺,感覺好神奇。」

黃淑榆表示,回校和同學聊天有種在敘舊的感覺,感覺很神奇。(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楎 攝)

【疫下求學 跨境生:追回成績是首要目標】

「說到我回來學校第一件事,就是要追回落下的學習進度。」黃淑榆表示,在上網課的3年時間,專注力易受影響,學習狀態及成績均並不理想。

中二學生傅寶萱表示,上網課令成績稍遜,希望回校後,能將成績拉回平均分以上。「現在通關了,雖然每天跨境回來會辛苦點,但是面授課比網課能學到更多知識,課堂氛圍也更好,回來是絕對值得的,之後我會更加努力,希望老師多多包容。」

傅寶萱指,疫情期間成績有所下滑,希望回校後努力追回成績。(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楎 攝)

「老師們在疫情期間會經常與跨境學生聊天,了解他們的壓力,或者看看是否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學生都不約而同地說,在學業上落後了很多,希望學校能提供支援幫助他們。」陳老師解釋,面授課程比起網課優點眾多,老師能隨時查看學習進度及批改學生作業,再加上同桌同學也能互相幫忙,起到監督作用。而網課容易受到其他電子產品或者其他事物的干擾,加上老師未必能隨時監督學生,學習氛圍欠佳,成績難免受到影響。

陳老師表示,在疫情階段,學校會優先在學習方面對跨境學生提供支援,包括舉辦一些針對跨境生的學習班、課後功課班,甚至是安排不同科目的老師與跨境生進行「一對一指導」,盡量讓他們享受與面授課學生一致的學習環境,

除了學習成績外,跨境學生的社交能力、運動方面也需要關注。陳老師還提到,「其實是比較無奈的,學校老師也很想盡力去幫助他們,但我們只能通過網上形式組織活動,一些實體課活動,包括運動、手工或者社交小組等等,就很無奈做不到了。」

【久別校園 學校需密切留意學生適應情況】

隔着屏幕上課近3年的時光,跨境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家中的書桌上度過,缺乏在外與人溝通的說話技巧及能力,有時更會因為無法和同學互動,倍感孤獨。教師們作為跨境學生的「引路人」,需要時刻與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情況。

學校早會歡迎跨境生回校。(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丁旻 攝)

「在他們回到學校後,我們會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或者活動小組,助他們融入校園,盡快協助跨境學生回到正軌。」陳老師說。時隔3年要從網課的封閉式學習模式切換回全日制的開放模式,對跨境學生來說並非一件易事,其間不乏有家長擔心孩子是否能適應在校生活。

被問到如何讓跨境學生盡快適應在校生活,廠商會蔡章閣中學校長劉世蒼表示,學校會嚴陣以待。「我們希望能彌補並加強跨境學生在社交、運動、課外活動方面的能力,盡快恢復至以往的軌道。」

劉校長表示,希望未來能彌補並加強跨境學生在社交、運動、課外活動方面的能力,盡快恢復至以往的軌道。(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丁旻 攝)

劉校長透露,在跨境生回校後,學校繼續提供功課及學習支援,持續追蹤學生到校後在情緒、學習方面的適應能力。當中包括及早安排測考調適,例如為高年級學生申請DSE(中學文憑試)特別考試的調適,並提供配套學習訓練,以舒緩跨境生到校後的學習壓力。在社交方面,學校在午膳時間會安排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社交活動,促進跨境學生融入校園生活。「至於新學期的課程適應、校服、午餐等迎新輔導安排,我們也已經提前與家長溝通,妥善安排學生的入學事務,協助他們快速適應新學期的校園生活。」

劉校長透露,在跨境生回校後,學校繼續提供功課及學習支援,協助他們快速適應新學期的校園生活。(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楎 攝)

中午1時,午休時間,跨境學生們分享返回校園第一天的適應情況,「其實我並不擔心之後的適應問題,今天學校所有人都很熱情,反而我自己可能在回校頭幾天比較害羞內向,過幾天熟悉了就回歸自我了,生活也就與3年前一樣了。」傅寶萱笑言,非常期待新學期的面授課程,希望在新學期提高自己的成績。

曾雅琳表示,希望自己能夠好好加油,在新學期多參加運動活動,記錄精彩人生。(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楎 攝)

與傅寶萱同班的另一位中二跨境生曾雅琳表示,今日回校非常開心,「終於又能背上書包回來了,早上見到同學們和老師們我覺得有些緊張,他們很興奮地帶我參觀學校,一一給我介紹學校的變化及設施,讓我沒有那麼緊張,甚至還很感動。」她表示,非常感謝同學老師的協助,希望自己在新學期多加運動,積極參加校內活動,迎接新的校園生活。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丁旻、徐風 報道;拍攝:周楎、丁旻;剪輯/撰文:丁旻) 

責任編輯: 蔡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