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證明書的電子版本會自動儲存在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的單元「我的健康」內的「我的紀錄」,病人可用此申請病假或作為到診的醫療證明,有需要時亦可自行列印。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香港醫院管理局將於下月6日起推出「電子病假紙」,無論是醫管局門診、公立醫院或遙距診症發出的病假紙,醫生簽署全部改為電子簽名。病人可以直接在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內儲存及分享電子病假紙予僱主,遺失、忘記領取或要更改病假紙的病人,日後無須再返回醫院或診所領取。推行初期,醫管局會按病人要求繼續印發紙本病假紙,暫時亦沒有全面取代紙本病假紙的時間表。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李立業昨日於記者會上公布,由下月6日起,醫管局會推行電子簽署的電子醫生證明書(俗稱電子病假紙),病人可於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自行存取,以及分享予僱主,以便告假。初期與紙本病假紙兩者並行使用,目標在推行一段時間後逐步減少紙本醫生證明書,以配合智慧型醫院及遙距診症的發展,暫時未有全面取締紙本病假紙的時間表。

◆電子病假紙(電子醫生證明書)樣本。

採醫生電子簽名加密二維碼

李立業表示,電子病假紙會採用醫生電子簽名和加密二維碼,好處是方便直接、便利省時及安全妥當,「醫生不用再手寫簽名,在『HA Go』內方便儲存及分享假紙,加密二維碼作核實用途可進一步提高安全性。」而日後接受遙距診症,遺失或需進行更改資料的病人,亦無須再返回醫院或診所領取假紙。「我們有較年輕的員工,他們可能會非常適合、覺得無問題,但我們都有員工未必真的會很習慣。我們需看一看進程,然後再適時檢討,但我們絕對有這樣的方向,我們希望可減少紙張,能支持環保。」

◆李立業(左)公布,由下月6日起,醫管局會推行電子簽署的電子醫生證明書。彭育華(右)介紹,日後醫院或診所會派發紙本及電子病假紙。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醫管局醫療信息主管彭育華介紹,日後醫院或診所除了會派發紙本病假紙外,亦會發送電子病假紙,到病人「HA Go」個人賬戶的「我的紀錄」選項內,方便儲存及按「分享」按鈕遞交予僱主等,僱主只要掃描加密二維碼,再輸入病人姓名及病假日期等資料,便可核實假紙是否由醫管局發出,彭育華表示電子病假紙可減少遺失紙本證明書的風險,方便病人存取,提升病人整體的服務體驗。

「醫生紙」推行數碼電子化,長者使用會否有困難?對此,彭育華表示,隨着時間、科技的普及,會有愈來愈多人使用手機應用程式,局方亦會聆聽長者意見,採用對長者友善的設計,並提到程式內設有照顧者模式,方便長者的家屬使用應用程式,同時,希望有更多長者能夠給「HA Go」提出建議,以更方便長者們使用。

料不會出現濫用病假紙情況

至於推出電子病假紙,會否造成普通病人或遙距診症病人濫用,李立業回應指,局方會細心選擇一些可以遙距診症的病症,相信醫護人員都會小心處理這些情況,並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發放證明書,相信不會出現濫用病假紙的情況。至於醫生轉介信會否都電子化,醫管局稱由於涉及私家醫院,要時間研究。

目前,醫管局每月發出約15萬張病假紙,而醫管局流動應用程式「HA Go」的下載量累積超過220萬人次,活躍用戶約175萬。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