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陳愛菁
香港防疫三年,無數市民翹首以待的通關終於成為現實。回顧三年以來,「通關」成為了城中最熱門的話題,也成為了特區政府重要施政中的首要大事。因此,對香港市民來說,2月6日應該是載入香港史冊的重要一頁。因為這一天,它不僅結束了香港與內地長達三年的「封關」歲月,更是開啟了香港疫後經濟復甦,實現由治及興的新篇章,意義十分重大且深遠。

三年以來,經過內地和特區政府不斷溝通協調,全面通關終成現實。深港兩地陸路口岸在2月6日全面恢復通關,羅湖口岸、落馬洲/皇崗口岸重新投入運作,蓮塘/香園圍口岸也以嶄新面貌首次「迎客」。在通關首日,已有不少港人急不及待地搭上港鐵首班車,踏上回鄉的旅途。首日開放的羅湖口岸全日人潮如鯽,香港市民與內地親人相逢而泣的場面令人動容。
香港與內地市民的正常自由往來,對香港疫後經濟的復甦有着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對處於疲弱的旅遊、酒店、零售、餐飲等行業發展帶來極大的刺激作用。在通關的首日,我們欣喜地看到內地訪港遊客增加了,遊客的購物消費意欲更盛了,尖沙咀奢侈品店的客流量更多了。香港的社會氣氛明顯較以往更加活躍了,商界和市民對未來的期盼也更加正面和樂觀了,相信香港恢復「購物天堂」的美譽也是指日可待了。
全面通關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交流合作發展極其重要。在通關後,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亦重新啟動,到深圳食個下午茶,即日來回既方便又快捷。更重要的是,在全面通關的契機下,香港能夠更加主動積極謀劃未來發展,充分發揮「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優勢,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力謀劃香港「八大中心」建設,釋放巨大的發展潛力,再造一個新香港。
過去三年,我們國家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據病毒變化和防疫形勢,不斷優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歷史銘刻下非凡的中國抗疫答卷。正是因為我們國家堅持走自己正確的抗疫路線,才能構築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堅固防線,才能最終攻克了這場世紀疫戰,重啟經濟建設。我們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香港社會各界也將繼續與國家向着新目標,奮進新征程,書寫民族復興的偉大篇章。
(作者為九龍西潮人聯會會長)
評論